共20小题,约7230字。
武汉六初上智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四调模拟考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信息汹涌爆炸,真相 ,谣言 ,此刻需要独立思考、 真伪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A.眼花缭乱 屡见不鲜 辨识 B.眼花缭乱 层出不穷 辨识
C.扑朔迷离 层出不穷 辨析 D.扑朔迷离 屡见不鲜 辨析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用实实在在的抗疫行动,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生动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体。
B.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C.青少年近视的缓解和抑制最好的方法之一,是每天保证一定时长的日光下体育运动。
D.在湖光山色、绿意环绕中,人们可以走进武汉时见鹿书店,在森林书店中感受阅读之美。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科研人员要挽救濒危的中华鲟,首先要了解它的生活史,弄清楚它以何为生、在何种水文条件下产卵等基本问题。
B.历史上,莫高窟曾数次历经磨难,几代敦煌守护者扎根大漠,让莫高窟在荒凉的戈壁中焕发光彩、熠熠生辉。
C.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度”,是弘扬中国精神的“源动力”,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
D.白居易诗歌以其超脱宁和的意境、唯美伤感的情调、平易细腻的文风让不同时代的日本人从中寻找到心灵的抚慰和情感的寄托。
4.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礼部贡院①阅进士就试
【宋】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注释】:①贡院:科举时代考试贡士之所;②紫案:指京都贡院;③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A.首联“暖吹轻”,暖风即春风,可知本次考试时间为初春时节。
B.颔联重点描绘考场上士子奋笔疾书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
C.颈联写出郡县献上德行俱佳的贤才,士子正等待朝廷安排官位。
D.尾联诗人自谦衰老病弱,委婉地表达希望群公要为国选出真才。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寂寞是一种乐趣
①记得上学时,一位老师曾语重心长地说:搞学问就得甘于寂寞。当时对这句话很不理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己成为一名党的宣传干部后,对这句话也就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②屈指数来,自己从事业余写作己30多年。从起初在当地报刊《汤峪温泉》上的文章的发表,到现在频频见诸全国、省、市报刊杂志的“豆腐块”“千字文”,笔耕不辍的过程虽说有难以名状的寂寞,但我仍感到生活的乐观充实,因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从写作中找寻乐趣。
③有人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沉浸在寂寞之中,那么他(她)便是一个拥有无穷力量的人。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能与寂寞为伴,身处寂寞而不觉孤独,那么他(她)经过一番潜心努力之后,一定是能干出些成绩的。
④古今中外,大凡真正钻研学问的人,很少有难耐寂寞的。社交圈内不会产生科学家,麻将桌旁成就不了大文豪,嘈杂环境中出不了有所建树的优秀者。就我所闻,有所成就的科学家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而文人墨客,则与文房四宝为伴,在翰墨天地里挥洒人生;在当今信息时代,也可在网络世界里指点江山,尽情畅游。
⑤寂寞是一轮柔和平静的明月,看上去别有一番情趣;寂寞是一池光洁如镜的清水,谁也不忍打破它的平静;寂寞是一曲无声的乐章,此时无声胜有声;寂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如钢铁般坚强;寂寞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只有心存理想乐于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独特的韵味。
⑥说是寂寞,其实并不寂寞,寂寞是一种乐趣。报刊上众多作者的名字个个耳熟能详,看到他们富有个性魅力的文字,就如同听到朋友们的耳语。征文竞赛颁奖会上登台领奖,通讯员表彰会上与笔友握手相见,彼此间推心置腹的相互交流,在谈笑风生中取长补短。这些不都是人生中幸福快乐的一景吗?
⑦学问之树扎根时虽然苦,可它开放的花朵芳香,结下的果实甜美。如果不能承受寂寞之苦,就难以尝到学问之果的甘甜。如此观之,忍受寂寞是苦中有乐,寂寞中有美丽,寂寞中有幸福,寂寞中有乐趣。写作,是心灵的倾诉,寂寞会变成快乐;读书,是生命的体验,会让你走出寂寞。在寂寞中伴随快乐边读边写,边写边读,谁说这不是人生的幸福呢?
5.对文题“寂寞是一种乐趣”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难以名状的寂寞里笔耕不辍,能感到生活的乐观充实,从写作中找到乐趣。
B.一个人能与寂寞为伴,经过一番潜心努力,一定能干出些成绩,获得成功的快乐。
C.寂寞能磨炼人的心性、意志、品质,沉浸其中,别有一番情趣和独特的韵味。
D.“读书,是生命的体验,会让你走出寂寞”,说明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走出寂寞,摆脱寂寞。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列例正反对比,证明了一个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