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杜牧专题练.doc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白居易专题练.doc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高适专题练.doc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苏轼专题练.doc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辛弃疾专题练.doc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白居易专题练
  【题文】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答案】
  14.CE
  15.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赏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高适专题练
  【题文】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①。
  惆怅孙吴②事,归来独闭门。
  【注】①安禄山为夺取边功,数次侵略奚、契丹,引起边患,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②“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篇以“沙漠”“寒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
  B. 三、四两句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诗人登上寒垣所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的萧条荒凉之景。
  C. 五、六两句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到”“每愁”两词对举,突显边患之重之久。
  D. 全诗叙事写景,形象逼真,境界浑朴;议论抒情,深睿精警,跌宕起伏;语言精炼绮丽,字字含情,情感浓烈。
  15. 这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较为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4. D   
  15. (1)一、二句以“策马”“长驱”“登”三个连续急促的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2)中间两联写出对安禄山发起不义战争的反感与否定,也含有对贤者沉沦奸邪得志的现实的憎恨;(3)最后两句借用典故透射出具有孙吴之才的诗人报国无门的强烈愤懑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绮丽”错,应是平淡质朴。故选D。
  【15题详解】
  ……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辛弃疾专题练
  【题文】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3个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 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 “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 “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 “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16.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答案】
  14. D  
  15. A   
  16. 呼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