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10000字。
河西区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一)
语 文 试 卷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3 分)
注意事项:
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2. 本卷共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2 题。
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 ):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有无阅历,不仅影响着读书的 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 ,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 )。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潜心读书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 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 )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体味 偏废 相反相成 B.体会 偏颇 相反相成
C.体味 偏颇 相辅相成 D.体会 偏废 相辅相成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阅读既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也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 B.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C.阅读不但是对作品的再现,更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
D.阅读不是对作品的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文艺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如李白的奔 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旷达等。
B. “流派”是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艺术见解和创作风格相近似的作家、艺术家所形成的文学派别。如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花间派”,以归有光为代表的“桐城派”,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等。
C. 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们 的代表作分别为《装在套子里的人》《羊脂球》《警察与赞美诗》等。
D. 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学体裁,说它是报告是就其主题的真实性而言,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方法而言。夏衍的《包身工》是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年多 时间里,国家主席习近平 60 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事关人类命运的宏大课题, 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新时期, 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 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关于命运共同体的传统理念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化让“地球村”越来越小,社会信息化让世界越来越平。不同国家和地区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 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从致力于构建新 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 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也门撤侨行动,再到尼泊 尔强震救援……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 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 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 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 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 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 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就是合作共赢,同舟共济,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谋求本国 发展的共同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