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880字。

  高三年级零模语文试题
  (本套试卷共计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练习。
  材料一
  现在人们提及的碑碣,一般指各种各样的刻石,是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的总称。但在古代,碑、碣则是石刻家族众多成员中相互独立的两类。
  碑是指长方形的刻石。汉以前的碑是无字的,其用途主要有三种:一是立于祠庙门前,用来拴祭祀用的牲口;二是立在皇宫中,作为观测日影和计算时间的工具;三是竖在墓旁,在中间的上部穿一个圆洞,用来把棺材放到墓穴中去。碑上刻字,大概应追溯到西汉晚期,当时有人在墓前石碑上刻写亡人功绩,便于他人看到。随着此风的盛行,碑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把刻有文字的石板称为碑,而不刻文字的石板反倒不能称为碑了。
  碣是指圆形的或形状在四方和圆形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在唐代,碑和碣还是有区别的。唐代丧葬制度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准许立碑,五品以下官员只能立碣。古代刻石中,极少有名符其实的碣。有的是名为碑而实为碣,有的则是名为碣而实为碑,天长日久,碑碣就成为一个概念了,并以此来统称刻有文字的石刻。值得一提的是,碑的出现晚于碣,现存最早的文字石刻就是碣,其形状上小下大,顶部圆形,底下则是平的,四面近似于四方形,刻辞就刻在这四个面上。
  这些刻辞,最初仅是记录墓中人的姓名、官位、卒葬年月。后来又加入了有关死者的家世、生平和事业,以及颂扬和悼念的诗铭,文辞逐渐增多,碑文便成为一篇完整的传记,路人可凭此详细地了解墓主的情况。这种立于墓前的碑,叫做墓碑。
  早期的碑还包括由庙门前拴祭祀牲口的石板发展而来的祠庙碑。祠庙碑上所刻文字主要是记述受祭祀者的德行和功绩。早期碑的作用仅此两种,是因为人们都认为碑是用来纪念过去的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南北朝时,碑成为一个文体名词,一些刻在碑石上的文章,内容不再局限于纪念人物,开始有了记事、颂扬功绩的成份。从南唐后主开始,还出现了专门用来保存书法艺术的碑。至于碑的种类,到了后代,人们把凡是文字石刻,如碣、摩崖、墓志、经幢等,都包括到广义的碑的范围内。
  (选自《谈制论形说碑碣》)
  材料二
  ①碑首是碑的最上部分。碑首中间为碑额,是雕刻碑名的地方。早期的碑首和碑面是连在一起的。唐时,碑首和碑面开始用两块石板刻好后装配而成。此时碑首的宽度、厚度都比碑身大,使雨雪等不致直接淋至碑身上部,对碑身起到了保护作用。
  ②碑额下面,长方形的一段叫碑面,也称碑阳。其反面则称为碑阴。有些较厚的碑版,两边也相当宽阔,可以用来刻字,称为碑侧。一块由碑阳、碑阴、碑侧共同构成的碑版就是碑身。
  ③碑文全篇都刻在碑阳上。碑阴一般刻有出资立碑人的姓名,题名款式包括官职、籍贯、姓名、字和出钱数。有的碑阴则刻有与碑面相关的文献,这一类碑阴文字,凡与碑面有关系的,除题名外,都称为“碑阴记”。还有许多碑,碑阴原来没有刻字,后人利用这块空白石面,或磨灭原来的碑阴文字,另外
  (取材于《谈制论形说碑碣》)
  材料三
  纪念碑是特定时期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它的安放场地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的场所往往能营造出特定的氛围,让参观者感动、记忆,并受到某种精神感召,实现自我反省,以独特的方式达到纪念的目的。
  我国纪念碑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决议,为了纪念在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决定在北京建立纪念碑以纪念他们的不朽功绩。为此,特别成立了建设纪念碑的专门委员会,并向
  1.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祭祀:“祭”使用部首检字法应先查“示”部,再查六画。
  B. 追溯:“溯”的意思是“往上推求或回想”。
  C. 名符其实:“符”不可以写作“副”
  D. 经幢:幢 读音为“chuáng”。
  2. “材料一”最后一段“仅此两种”中的“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____。
  3. 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碑”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代以前,碑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是实用性的。
  B. 根据唐代的丧葬制度可知,碑的价值高于碣。
  C. 南北朝时,碑文已不再用来纪念过去的人物。
  D. 现在人们所说的“碑”,可以泛指一切石刻。
  4. 根据“材料二”第③段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河北碑阴题名“赵国邯郸宋镇元世二百”可知,此碑为赵国邯郸人宋镇(字元世)出二百钱捐助而立。
  B. 考古发现,西汉人纪信的墓碑碑阳上有“唐立”字样,而碑阴刻有。由此可推知,此碑为唐人所立。
  C. 河南的碑阴为宋人刻写的,意味着此碑的碑阳文字已经不是北魏时的原刻了。
  D. 少林寺翻修殿宇时,发现嵌在墙上的金代石刻的背面,是唐代的,按著录习惯,前者应为碑阳,后者应为碑阴。
  5.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碑通常是由碑首、碑面、碑座共同构成的。
  B. 碑首的作用就是保护碑身不受雨雪侵害。
  C. 碑阴可以刻字,也可以是无字的空白石面。
  D. 碑侧是用来题名以及雕刻装饰性花纹的。
  6.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碑的文化价值。
  7. 下图为天安门与纪念碑的原方案和现方案的对比示意图,请结合此图与“材料二”、“材料三”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原方案的不足。
  【答案】1. C    2. 墓碑的作用是让人们了解墓主人的情况,祠庙碑的作用是记述受祭祀者的德行和功绩。    3. A    4. D    5. C   
  6. ①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②留存了历代书法家的真迹;③展现了中国文  字的发展历史;④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装饰和图案花纹;⑤纪念碑是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7. ①碑首较小,没有体现出纪念碑的雄伟;②门洞的设计与天安门相同,不能体现纪念碑的独特性;③台(碑座)的高度和体积使纪念碑显得瘦小,比例失当。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形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和字形的识记,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亮字奉叔,琅邪临沂人,晋丞相导之六世孙也。亮以名家子,宋末选尚公主,拜驸马都尉。齐竟陵王子良开西邸,延才俊以为士林馆,使工图画其像,亮亦预焉。迁中书侍郎、大司马从事中郎,出为衡阳太守。以南土卑湿,辞不之官,迁给事黄门侍郎。寻拜晋陵太守,在职清公有美政。时齐明帝作相,闻而嘉之,引为领军长史,甚见赏纳。及即位,累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诠序著称,迁侍中。
  建武末,为吏部尚书。是时尚书右仆射江祏管朝政,多所进拔,为士子所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