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470字。
北京市东城区202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学校开展“自强不息”民族精神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2分)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自强不息”与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相结合,逐渐积 ① 为中华民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精神气质、心理素质。在古代,“自强不息”精神侧重表现在个体道德与才能的修行上,这在儒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止于至善”的思想中体现得淋漓尽 ② 。到了中国近现代,“自强不息”精神则主要表现在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不断探索中。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最后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自强不息”使得民族和国家最终赢得了独立自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自强不息”精神则又侧重表现为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
(1)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①奠 ②至 B.①奠 ②致
C.①淀 ②至 D.①淀 ②致
(2)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为(wèi) 为(wèi) B.为(wéi) 为(wéi)
C.为(wèi) 为(wéi) D.为(wéi) 为(wèi)
【分析】(1)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识记能力。“积淀”意思是在长期积累中形成(多用于抽象事物)。“淋漓尽致”形容文笔或言词畅达详尽。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掌握。“为”表目的时,读“wèi”,因此“主要表现在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不断探索中”一句中“为”读作“wèi”。“为”作“是”的意思时,读“wéi”,因此“侧重表现为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一句中“为”读作“wéi”。
故选:C。
【解答】.答案:
(1)D
(2)C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一位同学的小论文《“贬谪文学”与“自强不息”》。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贬谪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许多文人士大夫遭贬被逐后的作品,往往更能彰显出他们高洁的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既有《离骚》中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执着,又有 ① 中 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乐观自信,既有《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又有《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担当……由此可见,我们如果想要深入了解这些文人士大夫的“自强不息”精神,就很有必要去读一读他们的文学作品。
(1)根据上下文,在选文①②两处依次填入恰当内容。(2分)
答:① ②
(2)这段文字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段末画线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给出修改建议。(2分)
标点符号修改建议:
句子修改建议: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根据前一句“既有《离骚》中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执着”可知,第一空填写作品名,第二空填写作者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选自《陋室铭》,作者刘禹锡。据此可回答。
(2)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标点和语句的能力。此段文字中“既有《离骚》中屈原……的乐观自信”与“既有《岳阳楼记》中……的爱国担当”是并列的关系,并且并列的两部分中间已有逗号,所以“乐观自信”后面应使用分号。此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贬谪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画线句子中“就很有必要去读一读他们的文学作品”应将“文学作品”改为“贬谪文学作品”,表达才准确。
【解答】答案:
(1)①《陋室铭》②刘禹锡
(2)标点符号修改建议:第二个“既有”前的“,”改为“;”。
句子修改建议:将“文学作品”改为“贬谪文学作品”。
【点评】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除此之外,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3.学校举行“书不朽,法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