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古代诗歌鉴赏(4份)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古代诗歌鉴赏(一) Word版含解析.doc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古代诗歌鉴赏(二) Word版含解析.doc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古代诗歌鉴赏(三) Word版含解析.doc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古代诗歌鉴赏(四)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练33 古代诗歌鉴赏(一)
  1.[2020•安徽黄山高三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裴舍人故居
  刘长卿
  惨惨天寒独掩扃,纷纷黄叶满空庭。
  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
  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
  书幌无人长不卷,秋来芳草自为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天黄叶空庭图。在一个萧瑟寒冷的秋天,诗人经过故人的旧居,进入后掩上院门,看到黄叶纷纷飘落,铺满了冷清的庭院。
  B.“篱花犹及重阳发”写出了虽然故人不在,但是篱下的菊花仍然在重阳时节绽放,寄寓着友人高洁的情操。
  C.“邻笛那堪落日听”写诗人徘徊在故人旧居庭院里,正当落日时分,听到邻家传来笛声,更增添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D.“秋来芳草自为萤”句中“萤”指萤火虫,古人误认为萤是由腐草化来的,故在写到幽冷凄清的氛围时常写到“萤”这一意象,用以烘托孤寂凄苦的感受。
  (2)简析“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河南中原名校高三质量考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过陈琳①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②埋没藏春草,铜雀③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 ①陈琳:建安七子之一,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陈琳墓在江苏邳州。②石麟:陵墓前的石雕的麒麟。③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城,曹操所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对陈琳充满仰慕又饱含诗人的感慨,说自己昔日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漂泊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
  B.颔联中“识”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又有人才之间的惺惺相惜、异代同心。
  C.诗人自谓生不逢时,颔联中“应”
  ……
  专题练35 古代诗歌鉴赏(三)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①岂贤?四国流言旦②犹圣。
  惟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 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后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
  B.诗的三、四两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C.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D.七、八两句表明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2)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秋梦
  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了思妇在秋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深情。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人借思妇委婉地流露出自己的忧国之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