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题强化训练21-28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题强化训练21 散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题强化训练22 散文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题强化训练23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题强化训练24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题强化训练25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题强化训练26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四)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题强化训练27 附加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题强化训练28 附加题(二)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强化训练21 散文阅读(二)
(建议用时:50分钟)
一、(2019•镇江模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府臊子面
胡宝林
美味乃一方水土于人的恩赐。沃野秦川,关中西府,宝鸡之地,周秦文化自此发祥。巍巍秦岭,汤汤渭水,深厚黄土,哺育了历史悠久的冬小麦,也在此地衍生出一种中华美食——西府臊子面。宝鸡民间流传,周文王斩蛟龙而创臊子面,周武王改进猪肉臊子的做法,因此有“武王臊子文王面”的说法。
西府臊子面是天、地、人的杰作,是民俗的活化石。
臊子面的食材主要是小麦面条。小麦在宝鸡栽植的历史已经有4 000多年。宝鸡周原王家嘴遗址龙山时期文化层中碳化小麦的发现证明了这一点。
六月,父亲挥汗如雨,收割小麦。在家人的帮助下,将小麦用架子车拉回,碾打,晾晒,装在包里,这是一家人一年的食粮,也是父亲用双手为我们攒下的幸福。
在小麦收获的当儿,奶奶最操心的是一件大事:淋醋。醋是西府臊子面的点睛之味。千百年来,淋醋是西府乡村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入伏制曲,到农历八月发酵,经历漫长而耐心的等待,醋终于淋成了。奶奶将醋舀进缸里珍藏,这是调和一年饮食的佳酿,也是关中西府人味蕾蠢蠢欲动的催化剂。
父亲将土地中收获的小麦,装进了包里,奶奶将亲手淋制的醋舀进了缸里,一家人一年的日子从此就有了底气。
雪落在黄土地上,年的脚步近了。母亲将小麦拉到磨坊,磨出上等的雪白的小麦面粉,为过年做臊子面做好准备。父亲骑着车子去赶集,准备食材。
自明代后期辣椒传入中国,西府臊子面就分了放辣椒的岐山臊子面和不放辣椒的扶风臊子面两种风格,但不管怎样,都是臊子面。而岐山臊子面的做法走出了岐山,从秦岭到北山,渭河两岸的广大城乡好多家庭以此为食,成为西府臊子面的代表。
正月初二的早晨,积雪的乡村小路,穿着红红绿绿的人们,提着礼当来走亲戚。父亲接过亲戚手里的礼当,迎进屋里,在热炕上坐。然后开席,端上烧酒、盘子,主宾开吃。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做最隆重的待客饭——臊子面。
臊子汤调就。笊篱捞面。母亲先在一碗面里浇汤,调好一碗。这一碗臊子面,包含了经冬历春的小麦的精华,融汇了天南海北佐菜的营养,木耳之黑、豆腐之白、鸡蛋之黄、蒜苗之绿、辣椒之红,水木金火土,皆于一碗呈现。父亲端着这碗饭到门前滴汤,敬祖先。
接着,母亲一碗碗舀面,一碗碗臊子面上到盘里,妹妹端上席面请亲戚吃。先长后幼、先上席后下席、先客人后自己人,彬彬有礼。臊子面就是一碗周礼面,吃臊子面的过程,就是周礼的演示。
薄、劲、光之面,煎、稀、汪之汤,酸、辣、香之味,一碗西府臊子面,来宾主人
……
第3板块|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强化训练23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一)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2019•镇江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工业与工业化
韩少功
我们欢欣鼓舞地走进工业,但有些辞典对工业的解释并不怎么准确,不怎么完整。工业的要义也许不在于规模和生产的集中程度,不在于采掘和制造的劳动方式,更不仅仅是有效地利用能源。
突破人类演变的临界点——工业的意义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自然、技术与自然的关系。狩猎、种植、牧养……工业出现以前的种种生产活动,只不过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低度导控。这种导控多少改变了自然的某些形态,但基本上不触及自然的本质。世界仍是以自然为本的。工业则不是这样。工业以其强大的技术手段制造一个地球化学失衡和重构的全新物境。水泥是新的石头,塑料是新的木头,路灯是新的月光,计算机是新的人脑……工业解除了人在自然里的劳苦和危险,同时一块块地瓦解和消除自然,把人们诱入一个高技术——技术为本的世界。人们走入大都市的高楼群落,屏息探望眼前完全是人造的高山和峡谷,完全是人造的白日和黑夜,不能不感到自然已成了一个遥远的旧梦。
工业放大了人的力量,不过,“工业化”是一个必须慎用的危险词语。工业不能完全取代农业,更不能取代人文,正如塑料花不能取代鲜花。人文所不可或缺的个性、原创性、真实性等,隐藏着人与自然的神秘联系,暗示着人道的初原和终极。而工业则意味着制造、效率、实用、标准化、集团行动以及统一市场,一句话,工业鼓励着事物的非自然化。
对于自然来说,非自然化是逆向的补充,与自然构成了文明不可或缺的具有对抗性的磨砺和张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可以盲目地神化工业,甚至让工业原则接管一切。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一批“机器狂”,预言电脑将胜任写诗歌和小说的工作。有人曾经给枪匪设定程序,给警察设定程序,给狗、女人、狂风暴雨设定程序,一键启动,一篇侦探小说就可以在电脑里哗哗哗地自动完成,或者至少也可以得到一个像样的粗坯。
事实上,当代一些平庸的小说家的编造功夫不见得比电脑干得更好。在他们那里,一切情感早已程式化,幽默成了“搞笑”,悲哀成了“煽情”,慷慨激昂的鲜血只不过是“作秀”的红油彩,随时都可以在脸上抹出来。文章既有了定法,编成技术手册或电脑程序就是顺理成章的下一步。更进一步说,文化环境的技术化早已开始,真实和自然早已被一丝一丝地抽离而去。人文正在透出塑料味。化妆品是技术的美色;公关术是技术的亲情;世界语是技术的新语言;跨国集团是技术的新国家。肥皂剧、通俗歌带、广告战略、微缩景观公园、时髦服装、电视节目周末嘉宾、心理速成训练班……这些个性含量越来越少的仿制和组装,为什么不能让电脑来干?
可以肯定,只要做出更为精密的解析和编程,电脑就一定能在将来承担更复杂的文化功能,无情地把一批文化人赶进改行或失业的人群。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工业的要义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自然、技术与自然的关系,而不在于生产的集中程度和劳动方式,也无关是否有效地利用能源。
B.工业鼓励着事物的非自然化,这种非自然化又是对自然的逆向补充,与
……
专题强化训练28 附加题(二)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选家选近人之诗,有七病焉;其借此射利通声气者,无论矣。凡人全集,各有精神,必通观之方可定去取倘捃摭一二并非其人应选之诗管窥蠡测:一病也。《三百篇》中,贞淫正变,无所不包。今就一人见解之小,而欲该群才之大,于各家门户源流,并未探讨,以己履为式,而削他人之足以就之:二病也。分唐界宋,抱杜尊韩,附会大家门面,而不能判别真伪,采撷精华:三病也。
(节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1.用“/”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答案:必通观之/方可定去取/倘捃摭一二/并非其人应选之诗/管窥蠡测
2.“抱杜尊韩”中的“杜”“韩”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填写人名)
答案:杜甫 韩愈
3.结合材料,概括袁枚认为选家选近人之诗有“削足适履”之病的原因。
答:
解析: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再回到原文寻找信息。语段中“《三百篇》中……二病也”就是阐释“削足适履”这一弊病的,作者先举诗集《三百篇》为例,说明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然后从“一人见解之小”与“于各家门户源流,并未探讨”两个方面指出了造成“削足适履”之病的原因。考生据此概括即可。
答案:诗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而个人的见解狭小,又不愿去探讨各家门派的源流。
[参考译文]
编选家选取近代人的诗歌作品,有七种弊病;那些想借此赚钱扬名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大凡诗人的作品全集,都各有要义,一定要通读审视,才可以决定取舍。如果只是选取其中几首诗,这并不是那个诗人应该被选取的诗歌,就如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一样片面不完整:这是第一种弊病。《三百篇》中坚定而有节操与行事随意不合规矩、合乎正风正雅与变风变雅,各种类型的作品都有。当今凭借一个人极其有限的见解,想审评那众多才子博深的才智,但对于各家门派的起源和发展,并没有做深入的探讨,就好比把自己的鞋子作为标准,去削砍他人的脚来适应鞋子一样: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