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10字。

  《土地的誓言》
  自读目标: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联系时代背景,感知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呼告、移情于物的写作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感知文意,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2.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过程摘要:
  一、情境导入: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从此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
  二、文学常识
  1.时代背景:阅读提示及补充材料。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2.介绍作者:注解①及补充材料。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三、朗读训练:1.正音;注解、查阅;      2.朗读:范读、齐读、自读。
  提示:热情赞美(景物)、深切思念(故乡)、凄苦无奈(背井离乡)、愁苦悲愤(故土难归)、激情信念(恢复家国)
  四、自读感知
  1.题目解析:何为誓言?(表示决心、态度时说的话。)谁的誓言?(作者对土地的誓言。)
  为什么以“土地的誓言”为题?(内容与土地有关。)
  2.两段的主要内容?
  ①段:关东原野上的一切让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②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3.两段都写土地,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同:结构――都抒情、回忆、抒情;内容――都描写、回忆、赞美故乡。
  异:选取景物不同――①特产(富饶);②生活(美好)。
  4.作者发出了什么誓言?(原文回答)
  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5.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爱:对美丽故乡的赞美思念,对家乡祖国的深沉热爱;
  恨:对国土沦丧的强烈悲愤,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