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20字。
《劝学》理解性默写汇编(超详细)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 。 ”(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学不可以已)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与荀子《劝学》中的“ , ”表达的思想一致。(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4)荀子在《劝学》中,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5)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 ”观点相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6)荀子在《劝学》中,用“冰寒于水”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7)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学习对于人的巨大改造作用的三句是:“ ,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8)荀子《劝学》中说将直木烤成符合圆规的曲度,“ ”,也不能够再使其恢复原状的原因是“ ”,告诫我们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虽有槁暴,輮使之然也)
(9)荀子在《劝学》中,用树木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可以使人产生本质变化的三句是:“ ,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0)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1)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2)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 , ”两个比喻印证君子只要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的道理。(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3)《荀子•劝学》中“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4)荀子在《劝学》中以“木、金”为喻,引出“ , ”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