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20字。

  《第2课 王何必曰利》课文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闻秦、楚构兵(交战) B.二王我将有所遇焉(遇见)
  C.怀利以相接(交接,交往) D.亦有仁义而已矣(只是)
  答案 B
  解析 遇:投合、符合。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苟为后义而先利孳孳为善者     B.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C.舜之徒而罢三军之师  D.何以利吾国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
  答案 D
  解析 A项,假设连词,如果/做;B项,副词兼有判断作用,是/却;C项,指示代词,这/结构助词,的;D项,用。
  3.选出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苟为后义而先利 B.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C.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D.不耻相师
  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都为意动用法;C项,使动用法。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何以利吾国?       B.孟子遇于石丘。
  C.沛公安在?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 B
  解析 B项,状语后置句,A、C、D三项,宾语前置。
  5.下列各项中对本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义利”观的基本观点是义高于利,义主利从。
  B.“利”在孟子的思想学说中主要指实实在在的利益、好处,可以说相当于我们现在通用的“利益”。
  C.本文通过各种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如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常把“义”与“仁”“礼”等字合成一词使用,谓之“仁义”“礼义”。
  答案 C
  解析 本文没有比喻论证。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文,完成6~8题。
  宋 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