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330字。

  语文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韩愈在《师说》中认为真正的老师应该是“______”,而童子之师只是“______”,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水与月的意象组合触发了古人无尽的幽思,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_”表现无风时水中明净的月影,显得澄澈幽静;而杜牧在《泊秦淮》中则用“______”描绘秦淮河两岸朦胧幽静的淡雅意境。
  古代圣贤是深受人们敬仰的精神导师,《离骚》中表明屈原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送裴别将之安西
  高适
  绝域眇难跻,悠然信马蹄。
  风尘惊跋涉,摇落怨暌携[注]。
  地出流沙外,天长甲子西。
  少年无不可,行矣莫凄凄。[注]暌携:聚散,离合。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句紧扣题意,直陈安西位于渺远之地,路途艰险,难以到达,离愁别绪溢于言表。
  B.“风尘”意指战乱,“惊”字突出了征程之险;“摇落”写出秋日萧瑟,烘托远离之苦。
  C.颈联写安西远在流沙之外,是对“绝域”渺远的照应,将送别愁绪表达得更为浓烈。
  D.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安西边塞的自然景物,从中可窥见盛唐边塞诗雄浑悲壮的特点。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江南古镇是江南文化的源头。人们提到江南,已不再仅仅是最初的地理范畴,“江南”更多成为一种虚化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寄托,呈现的是自古至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性和文化引领,是江南古镇发展的第一要义。
  江南古镇的物质文化元素,最突出的就是水。“亲水和泽”是江南古镇的地域生态,正所谓“上善若水”,主动融合、浸润、和谐是水的基本特质。于是,“和”成了江南最核心的文化要素,也成就了江南文化跨越时空的魅力。
  如今的江南水乡古镇已不再是“古老”的代名词。近年来,江南古镇通过举办各种节庆活动、会展论坛、体育赛事等,致力打造多元文化聚集地,成为文化创新的新磁场。随着越来越多文艺的、国际的、互动的展览和节庆的植入,愈加多元的审美观、价值观在这里碰撞交融,江南文化正被绵绵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原有的本土文化之外,一系列既有传统文化元素,又融合现代灯光舞美及西方文化艺术形式的文化项目,在古镇不断上演。周庄“江南人家”水剧场,朱家角实景版昆曲《牡丹亭》叫好又叫座。江南文化正是在这样接续不断汲取新鲜血液的基础上,保持着不竭活力。
  江南古镇为什么会令人向往?关键在于,它的人文与生活,它那与时俱进的古老中又带着烟火味的、宁静的江南水乡古镇生活方式。之所以能汇聚多元文化,就在于江南古镇千百年来所凝聚的文化力。自东晋至宋以来,江南水乡逐渐从一个地理名词转变为蕴含美丽、文气与富庶的审美概念。正是凭借自身强大的文化力,江南文化才能做到不失其根,又以自身文化涵养外来文化,以自我文化包容多元文化,在汲取传统之上融合创新,在兼容并蓄上创造流行,打造经典。
  集聚多元文化是第一步,扩建文化空间,承载多种文化更为重要。这里的文化空间并不囿于狭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而是广义的概念。江南古镇,抑或是其它古镇的文化空间,一定是鲜活的、有着特定色彩的文化由秉持趋同价值判断的人在一定场域内交错上演的立体形态。这里的人既有原住民,也有饱含感情的文化回归者,也可能是带着文化创意的外来者;这里发生的文化有着“这里”而非“那里”的鲜明的特色,即便是外来文化,最终的呈现形态也与原生文化有着强烈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是一种交融后的模样。江南古镇在文化空间扩展方面也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比如乌镇,以乌镇大剧院为核心的文化表演空间群体和以国际戏剧节为依托的戏剧孵化基地;朱家角也通过文化空间扩展和文化坐标树立,从“商业行动期”步入“文化感动期”。而代表传统江南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与当代艺术互相激荡,在特定的空间下,正在酝酿创造一种新的江南文化类型。
  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只有空间才可以让流动的文化停下脚步,结根于兹,慢慢繁华。这是每一种文化生长的先决条件,而多种文化空间的扩展也恰是大气、开放、包容的江南文化的最好体现。
  (摘编自李亚娟的《新时期江南古镇的文化创新实践》)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今天提到江南,已不再是地理范畴,而是一种虚化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寄托。
  B.“和”成就了江南文化跨越时空的魅力,这与水的基本特质有很大关系。
  C.江南古镇长期凝聚了强大的文化力,江南文化才能不失其根,涵养外来文化。
  D.多种文化空间的扩展能最好地体现出江南文化的大气、开放和包容。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文化是江南古镇得以发展、繁华的重要因素。
  B.文章主要从凝聚自身文化和扩展文化空间两方面,来谈江南古镇的文化创新实践。
  C.文章以乌镇、朱家角为例,论证了江南古镇在文化空间的扩展上做出的有益探索。
  D.文章通过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对比,指出江南古镇正在酝酿创造新的文化类型。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江南古镇要得以发展,既不能倚老卖老不思改变,也不能谋求利益商业开发。
  B.扩展文化空间,不能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狭义视角,而应承载容纳多种文化。
  C.古镇文化因能汇聚不同地域文化、包容不同价值判断的人而充满活力得以发展。
  D.江南古镇的文化无论怎样地发展与创新,都不能丢掉自己原生的文化特色。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部队和群众是间隔开来的,好像是特为女孩留出的一条通道,她一溜儿小跑来到了台前。她很有自信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