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10字。
咏史怀古诗赏析
【学习目标】
1、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见下表)
篇目思想感情表现手法
石头城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寓情于景、拟人
蜀相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借景抒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壮志难酬对比
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爱国情怀词中用典
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化用前人诗句
1、  归纳思想内容
u       感慨壮志难酬
u       感慨国运衰微
u       抒发爱国情怀
u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2、  分析艺术特色
u       用典:借古讽今,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u       对比:突出所举事件或人物中的一事或一方。
u       寓情于景:使景物描写着上作者的感情。
3、  小结:
怀古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咏史抒怀诗,往往将所咏史实在题目中点明。这便提示了我们在分析咏史怀古诗时,根据咏史抒怀诗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消个人胸中块垒的基本特点,抓住题目和诗文所涉及到的历史事实,再联系作者的人生遭遇,就容易揣摩并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了。如:
三、具体研析
(一)   示例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与技巧:
①了解咏写对象及其重点。
项羽垓下战败,逃至乌江,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是“不愿”、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屈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②知人论世,感悟主旨。
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他们夫妻志同道合,生活美满。后期: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不久她的丈夫死去。在此后的岁月中,她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③把握表现手法及作用。
本诗中借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史实抒发对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痛恨之情,借古讽今。
(二)延伸拓展(二)延伸训练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①了解咏写对象及其重点。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死报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本诗中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句分写了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笔勾销。过去的一切还剩什么呢?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