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70字。
第八单元 单元总结
一、单元人文主题: 责任与担当
二、单元所属任务群: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三、单元教学导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建言献策,勇于变法图强。他们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令后人崇敬敬仰。
本单元作品文体多样,有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有据理力争、剖白心迹的书信,有立足现实、评说盛衰的辞赋,有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的史论。这些作品思路缜密,表达技巧高超,可以激发我们关注显示,深入思考。
本单元学习,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四、单元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句式及相关文学文化常识。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体会作者的说理艺术,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增强议论文的针对性。
3、学习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断的基础上进行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4、学习作者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养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
五、单元选文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答司马谏议书》是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全文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辩白变法是正确的。文章逐条反驳司马光观点,表示出作者坚持变法,绝不动摇的决心。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