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二篇
16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 朗诵.mp4
16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 朗诵.m4a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人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素材 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周国平素材 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课件 人教版.pptx
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教材分析: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单元教学目标是品味这些散文的情趣和理趣,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实现能力迁移。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作者在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了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目标有三个: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然后逐一阐明理由。追求爱情,因为爱情可以带来狂喜,可以解除孤寂,可以使人看到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追求知识,因为知识可以了解人类心灵,可以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可以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全文短小精练,层次分明,充满理性的力量,饱含人文的激情,字里行间透出思想家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
2、体会罗素随笔简洁素净而又包含哲理与激情的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为什么而活”的人生问题。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文本研习”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文本研习,感受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体会罗素包含哲理与激情的语言风格。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设计
从介绍作者导入:
伯兰特•罗素是当代世界思想文化名人,在他将近一百年的漫长生活历程中,在许多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学
……
《永久的生命》
《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严文井作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散文知识,本文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分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的领悟生命的可贵,珍惜时光。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较差,个体间学习水平差距比较大。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
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难点】
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
年级 八年级 使用时间
课题 15.《散文二篇》 课时 2
编制人 审核人
学
习
目
标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重点
难点 重点: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学习
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预习案
知识链接
3.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 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臼齿:齿名。在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 臼。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冲荡;清洗。 又用除 去罪过、积 习、耻辱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