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学案1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1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2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3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4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5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课件1 人教版必修1.ppt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课件2 人教版必修1.ppt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课件3 人教版必修1.ppt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课件4 人教版必修1.ppt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课件5 人教版必修1.ppt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课时作业1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课时作业2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课时作业3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课时作业4 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课时作业5 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学案2 人教版必修1.doc
鸿门宴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及该课所处的地位作用。《鸿门宴》是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 第二单元第 6 课,节选自《史记》。《史记》是史学巨著,也是文学经典,这两种价值在这一课体现得尤为突出。
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拉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同时也预示了刘、项相争的必然结局。虽名为宴会,实则暗藏杀机,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将众多的人物置身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以精炼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
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艺术,都使《鸿门宴》成为一篇精品。本课应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最佳载体。
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提要钩玄”,本课语言较之于《荆轲刺秦王》更通俗易懂,学生又有初中学习《史记》中《陈涉世家》的基础,加之课文情节引人入胜,因而本课也是培养学生自主释疑、筛选概括、思维感悟、深层探究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的良好依托。
2.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课标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一个巨匠,一部巨著。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两个英雄,两种性格。通过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来分析把握人物性格,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史料客观公允地评论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3)情感和价值目标:三种认知态度。
……
鸿门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及人物性格在特定历史时期所起的重要作用。
2.积累文中古文化常识、重点实词虚词及常见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
1.字词:
王wàng关中:在关中称王。 飨xiǎng:犒劳。
美姬jī:美女。 素善:平时交好。
鲰zōu短小、浅陋。 当dāng:抵当。
故:旧,交情。 少长:年少年长。
卮zhī:酒器。 为寿:祝健康。
籍吏民:造吏民名册。 非常:意外的变故。
戮力:合力。 玦jué:半环形的玉器。
翼蔽:像鸟翅张蔽。 瞋chēn目:瞪眼。
眦zì:眼眶。 跽jì: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彘zhì肩:猪前腿。 俎zǔ:砧板。
道芷阳:取道芷阳。 间行:从小路走。
通假字:
距:拒,把守。 内:纳,使进入。
要:邀请。 倍:背弃。
蚤:早。 坐:座。
不:否。
2.预习课文
多媒体灯片简介相关历史事件。
秦汉之际大事记
前209年7月陈涉起义。9月项羽、刘邦起事。
前208年12月陈涉死。6月立楚怀王为共主。9月怀王遣项羽北救赵,遣刘邦西击秦。
前207年10月秦将章邯破邯郸。11月项羽渡河,12月大破秦军,章邯投降项羽。
前206年10月秦子婴投降刘邦。12月刘、项会于鸿门。4月戏下之会,会后刘邦迁南郑。
前205年4月刘邦合诸侯兵伐羽至彭城,羽以3万兵破汉兵56万。
前204年4月项羽围刘邦于荣阳,刘邦逃离。
前203年9月刘、项讲和,划鸿沟为界,以东归楚,以西归汉。
前202年10月用张良、陈平计追项羽,大败。12月韩信、彭越来援,项羽兵败垓下。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西击秦用计先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1月项羽北救赵破秦章邯后入关。刘、项在鸿门会面。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
……
鸿门宴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2.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3.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的特点。
【学习重点】
1.积累和归纳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把握文章结构脉络。
3.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1.人物形象刻画方法(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
2.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自主学习】
一、文化常识
1. 《鸿门宴》选自《》。《史记》作者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是我国第一部,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与后来的、、
合称“前四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主体是本纪、世家和列传,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史记》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纪传文学的开创性著作,被鲁迅先生称赞为“ 。”《鸿门宴》
2.指函谷关以西地区,指崤山以东地区,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3. 东向坐,指的是坐西面向东。古人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一般以向为尊,次为向,再次为向,向为侍坐。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选项中,错误的一下是()
A.季父,在文中是“叔父”的意思。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一般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
B.为寿,古代礼仪。向长者、尊者敬酒或献礼物表达祝福健康之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