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20字。

  散文二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的特点。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永久的生命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品味文中语言的深刻寓意。
  【教学过程】
  一、铺垫蓄势,导入新课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季第三期《生命》的开场白中说:“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话题,它包含着人世间一切最极致的体验,生命可以是能够被毁灭,但不能够被打败那般顽强,也可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般博大。生命如果有颜色,会不会看上去就像凡??高的《向日葵》和《星空》。生命如果有态度,是不是听上去就是贝多芬的《田园》和《英雄》。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是啊,有同感吗,同学们?在新冠肺炎面前,人类的生命是多么脆弱,但是所有最美逆行者都用他们的坚持与努力证明了,我们的生命又是多么顽强。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严文井关于生命的心灵感悟,听听他对生命有着怎样的解读!
  (板书: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设计意图】董卿的开场白既富有哲理,又有文采,可读性很强。用她的开场白导入,再联系2019年岁末、2020年初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能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生命”,带着思考,带着感慨走进课文。
  二、初读感知,诵读“生命”
  1.预学展示
  (1)作者简介。(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2)字词积累。(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2.感知内容,诵读“生命”
  (1)理解标题。
  师:朗读标题,请同学们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预设  ①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②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设计意图】以黑板展示、屏幕显示等形式,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2)主要观点。
  师:朗读全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预设  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和语句:
  ①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②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③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设计意图】整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从题目入手猜读文章主旨,再读文章了解主要观点,三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3)拟小标题,理清思路。
  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小标题补充完整。
  预设
  课件出示:
  第1段:慨叹有限的生命。
  第2段:感动神奇的生命。
  第3段:感谢永久的生命。
  第4段:赞美永存的生命。
  第5段:咏叹生命的奇迹。
  师小结:作者为了表达其观点,先是将抽象的理论以比喻修辞呈现,而后又以现实生活现象呈现,同时又将其寄寓于哲理性语句中去。构思十分巧妙。
  三、质疑解惑,思考“生命”
  1.请同学们读课文边文中的“自读提示”,思考一下,看你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
  提示:要关注其中的关键词,如“个人生命有限”,“‘生命自身’的不朽”,“分开来”“合起来”,“凋谢”和“永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