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过渡课 “以本为一”依托教材感知考点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doc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读文指导 怎样运用“文题一体法”快读准解文言文 .doc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doc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过渡课 “以本为一”依托教材感知考点 .doc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doc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doc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题型突破二 文化常识 .doc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题型突破三 概括分析 .doc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题型突破四 文言翻译 .doc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题型突破五 主观简答题 .doc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题型突破一 文言断句 .doc

  读文——抓线索,明事知人
  传记类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职、所做事情,因此,可以圈点勾画表示时间、地点和官职等的词语,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人物及事件。要特别关注以下三类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
  ①表示官职(官职变动)的词语。这是传记类文言文的主要叙述线索,如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除”“举”“拜”“迁”“谪”“转”“出”等;表示官职的名词,“知州”“刺史”“翰林”“侍讲”“尚书”“拾遗”等。
  ②指明年号及皇位变动情况的词语。正史一般不用干支纪年,而以年号纪年,故传记中的“三年”“五年”等往往指某年号的“三年”“五年”。而皇帝的即位或驾崩,也往往是重要的时间节点,传记中特意交代出来,往往表明传主在旧朝和新朝的地位有所变化。
  ③泛指时间变动的词语。如“数日”“累年”“既而”“向”“旋”等。此外,正史以顺叙为主,但不排除有些传记插叙相关事迹。这些插叙往往通过“初”“先是”等词引出,需要格外留心。
  读题——抓关键,释疑明误
  读题,一方面是解题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要利用选项中的信息去读懂文本。读文与读题同时进行,在文题齐读的过程中,疏通文意,明确选项的设误点,具体操作如下:
  ①断句题:读文时读到画波浪线的句群时,不要在原文中过多纠缠、自行断句,应马上看后面的断句题。通读选项的同时,比对四个选项的异同点,相同之处能帮助解决阅读障碍;不同之处就是带着问题去读文的关键点。
  ②古代文化常识题:每个选项的关键点就是选项最前端的“考查词”。在读文时,读到文中标注出(加点)的这几个词,可以先看题目,对选项的表述凭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经验进行预判,找出各个选项有可能设误的敏感点,进行题文对照,思考判断。
  ③概括分析题:它的四个选项是依照原文顺序分层设计的。可以在读文前先读选项,记住选项中涉及的人物、事迹、影响、评价等关键词语;读文时重点关注这些内容,找到信息比对区间,进行聚焦思考判断。
  ……
  “以本为本”,依托教材感知考点
  ——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包揽文言文高考所有基础知识及题型
  分析高考试题,几乎历年的考点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测试题目出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是学生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学生“课内”学过的,二是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2019年高考全国三套文言文试题素材均选取了“二十四史”中成书最早的《史记》,且都是考生熟知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对教材知识的迁移。可见学好课本,巩固文言基础,是关键。这就要求同学们用好本书的配套用书《再读教材》,掌握好课本文言文基础知识。《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文是一篇涵盖全部文言基础知识的课文,同学在复习考点之前,练习一下,以期在复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用“/”给下面文章断句,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
  ……
  第一讲 突破文言基础知识 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阅读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积累文言字词,一般来说不要死记硬背,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有机结合“语境”去揣摩。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
  阅读一篇文言文除了掌握文言词汇以外,也不可忽视古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除了分门别类归纳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语法现象外,还要把古汉语中的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纳,还要把主要的五种文言句式: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等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掌握了这些语法规律,学习文言文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在正式突破高考文言文题型之前,首先,系统讲解文言基础知识,为后面阅读文言文、解答文言文题目打基础。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的内容,课标卷放到句子翻译中考查,江苏、北京、天津、浙江卷单独命制选择题考查,考查的内容涉及单音节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无论是单独命题还是句中考查,实际上文言实词如果不过关,解答文言文题就是无米之炊。因此,掌握好文言实词,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作为备考的重中之重。
  知识点1:一词多义
  【知识点拨】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一般说来,词的意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对于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