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 .doc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专题二诗歌 登堂入室课 夯实鉴赏基础 .doc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专题二诗歌学案二 鉴赏诗歌语言 .doc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专题二诗歌学案三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doc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专题二诗歌学案四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doc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专题二诗歌学案一 鉴赏诗歌形象 .doc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专题二文言文学案二 文言虚词 .doc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专题二文言文学案三 文言断句 .doc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专题二文言文学案五 文言翻译 .doc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专题二文言文学案一 文言实词 .doc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专题四 名篇名句默写 .doc

  登堂入室课 夯实鉴赏基础
  突破一 对接题材,触类旁通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即事(景)抒怀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爱情闺怨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等几种类型。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一、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
  对接教材篇目:《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即事(景)抒怀,指的是作者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内容 即事(景)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描写的手法。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
  标志 (1)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
  (2)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情感 (1)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2)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3)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4)表达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西汉翟公做廷尉时,宾客阗门;等到失势废官,宾客绝迹。此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教你读诗:
  1.抓标志:即事。
  2.读注释:①介绍作者,曾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后被免职,暗示作者在仕途上的不如意;②“张罗地”,暗示世间的冷暖。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网春、自掩门、车尘不到张罗地、落花狼藉近黄昏。②[景、事](写景)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落花狼藉一片,天色已近黄昏
  ……
  学案三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重点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加以讲解。
  考点突破一 表达技巧3步曲
  一、分类要清——熟知技巧“4类型”
  表达技巧指诗(词)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表达方式 描写 白描、细节描写、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听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
  抒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表现手法 衬托、对比、用典、比兴、象征、渲染、烘托、联想、想象。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借代、排比、设问、反问等。
  结构技巧 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铺垫、照应。
  二、审题要准——审清4个要求
  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考型。
  (1)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2)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区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型和整体型。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片)等表达技巧的判断,整体型是指对整首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判断。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
  ……
  专题四 名篇名句默写
  ——侧重于积累的文化传承阅读
  练真题 明考情
  1.(2019•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其身正,        ;其身不正,        。(《论语》)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3)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5)        ,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解析 注意“芥”“置”“啸”“萧”“霭”“黍”等字的正确写法。
  答案 (1)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 (2)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4)淡烟暮霭相遮蔽 禾黍秋风听马嘶 (5)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2.(2018•浙江高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论语》)
  (2)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司马迁《报任安书》)
  (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 白居易《琵琶行》)
  (5)鸟雀呼晴,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解析 (1)注意“悱”“隅”的写法。(2)注意“豚”“彘”的写法。(3)注意“今”的写法。(4)注意“涩”“凝”“歇”的写法。(5)注意“侵”“窥”“檐”的写法。
  答案 (1)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3)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4)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5)侵晓窥檐语 一一风荷举
  3.(2017•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论语》)
  (2)且矫诏纷出,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