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教案学案课时作业(打包22套) 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学案1 人教版必修2 281195.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1 人教版必修2 281193.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2 人教版必修2 281194.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3 人教版必修2 28169.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4 人教版必修2 28170.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5 人教版必修2 2817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6 人教版必修2 28172.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1 人教版必修2 281226.ppt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2 人教版必修2 281227.ppt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3 人教版必修2 281286.ppt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4 人教版必修2 281287.ppt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5 人教版必修2 281288.ppt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时作业1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33.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时作业2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34.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时作业3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35.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时作业4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115.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时作业5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116.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时作业6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36.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学案2 人教版必修2 281196.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学案3 人教版必修2 281197.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学案4 人教版必修2 28173.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学案5 人教版必修2 28174.doc

  兰亭集序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二、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三、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结合课后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一)、(二),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利用预习效果教学,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五、介绍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腾王阁序》,比较两文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参看书下注释(1),教师可补充以下内容: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  
  “序”是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二、朗读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  
  癸(guǐ)丑 修楔(xì) 流觞(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 趣(qū)舍万殊 齐彭殇(shāng)  
  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应特别强调理解“俯仰”一词在文中的意
  ……
  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
  一、熟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虚词,积累文言知识。
  二、品味文中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图片)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致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憾事。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它跨越千年,魅力长在,历代文人吟诵品评,不能释怀,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这篇传世佳作。
  (板书课题:兰亭集序  王羲之)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背诵前两段。
  2.文言知识积累(见幻灯片)
  三、研习课文
  1.教师配乐范背课文
  学生找出感情变化的词语,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线索。
  明确:乐——痛——悲
  2.回顾第一、二段:“信可乐也”,作者参加兰亭修禊事,乐因何而生?
  学生回答后明确:
  时令宜人--乐,高朋满座--乐,环境幽美--乐,活动高雅--乐,天气晴朗--乐。总而言之,能“游目骋怀”“畅叙幽情”“信可乐也”。
  (板书“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3.读第三段
  ……
  第8课 兰亭集序
  Ⅰ 必备知识巩固训练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答案 C
  解析 A项“趣”通“趋”,趋向,取向。B项“悟”通“晤”,面对面。D项“畔”通“叛”,背叛。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答案 B
  解析 A项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心胸,打算。C项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D项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未尝不临文嗟悼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其致一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C.列坐其次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D.悟言一室之内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答案 D
  解析 D项均为数词,一。A项动词,面对/动词,靠近,到。B项名词,思想情趣/动词,得到。C项名词,旁边/名词,次序。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群贤毕至
  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B.少长咸集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 B
  解析 B项与例句均为形容词作名词。A项名词作动词。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形容词作动词。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