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10字。
课时作业9 说“木叶”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
(1)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
(2)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_的形象。
(3)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______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A.启示 钟爱 奇妙 B.启发 钟爱 奥妙
C.启发 喜爱 奥妙 D.启示 喜爱 奇妙
解析:“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钟爱”比“喜爱”程度更深。“奥妙”重在深奥微妙;“奇妙”重在稀奇巧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作为学者,林庚先生是出类拔萃的;作为老师,林庚先生是平易近人的;作为人,他用自己的平凡表现出他做人的崇高境界。
B.赵翼在《论诗》中提出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主张,其大气与狂放由此可见一斑。
C.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娜娜说:“你也老大不小了,别总是得鱼忘筌,丢三落四的,凡事多考虑考虑,想得周全点。”
D.“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解析:C项,“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不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B.这篇文章的作者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想象力,把“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
C.古典诗歌的多重意义不仅表现在言内,还可以寄托在言外。所以,言外之意是诗人未尝言传,而读者可以意会的。
D.文学既然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语言最精粹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研究诗歌特别是研究诗歌艺术,自然离不开诗歌语言的研究,离不开语义的研究。
解析: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最后一句的主语应是“我们”。B项,搭配不当,应把“把”改为“对”。C项,不合逻辑,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填入下文空格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__①__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__②__而我们的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