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80个字。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有新招

                广西宜州市三合中学  韦芳丽
〔内容提要〕本文为中学语文教师提出教学上的一些建议。语文教师要让课堂真正成为的学生课堂,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让激情充满着课堂,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与独特体验,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知识的迁移,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熏陶     体验    创设    探究    迁移
    “以人为本”是当代教育讨论的热门话题,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怪”把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变成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把学生灌输成没有感情,没有个性的“僵尸”。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强调了“以人为本”,突出了情感、态度 、价值观,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个独特的人,是充满自信的体现,语文教材的情感不是教师去挖掘出来硬塞给学生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领悟,去自我感染,让学生直接与文章作者作心灵的对话,产生心灵的触动,从而体验到文章中的真情,得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是“以人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笔者认为:
    一、注重情感熏陶与学生的独特体验,创设充满激情的教学课堂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少教师由于忽略或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心向,一味的采取“你不想学,我要你学”“你不自主学,我压你学”的灌压式学习,造成学生没有产生“想学”“愿学”的心理倾向,而对语文产生厌烦情绪,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师要重视引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心向,使学生“好之”“乐之”。古人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欲言而未得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应该在学生求通而把握不到的状况下进行点悟、开导,使其思而得之。因此,如今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愤”“悱”的状况下进行“启”“引”“导”,而且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创设情景诱导学生,促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1、让学生从内容或表达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我在语文教学上始终把学生当作全面发展的人,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我敢于让学生多提几个为什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根源。可许多老师害怕学生提出“为什么?”,因为有些问题可能教师本身也不知所以然,但如果教师能欢迎学生提为什么,并能和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探究知识,我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得到发展,这样学生的个性才得到发展,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以“人为”教学为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