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80+2060字。
第六单元 第三课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任用)
B.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纯厚)
C.我始以远为无恃(害怕)
D.逮至远鄙郊外之臣(边远的小邑)
【解析】 恃:依靠。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D )
A.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B.四鄙之萌人闻之
C.谨上为凿一门 D.以劳殿赏
【解析】 A辟—避,B萌—氓 C谨—仅。
3.下列各项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BD )
A.不得治而得乱
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C.皆退而谋曰
D.列德而尚贤
【解析】 BD两项都表示并列关系,不译。
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C )
A.将在于众贤而已 B.无能则下之
C.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D.不义不富
【解析】 ABD是使动用法,C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5.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现在的天子、诸侯、有地位的贵族施政于国家的人,都希望国家富足、人民众多、刑法和政治安定)
B.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然而国家不得富足而得贫穷,人民不得增加而得减少,刑法和政治不得安定而得混乱)
C.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因此国家才德兼备的士众多,那么国家就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士少,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
D.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因此,当权者致力的事情,将在于众多的贤能之士而已)
【解析】 “众贤”的“众”是使动用法。
……
第六单元 第三课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奈何:怎么样
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社稷:土地神
C.然后国之良士亦可得而众也 然后:这以后
D.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 是故:因此
【解析】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
A.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B.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C.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D.莫不竞劝而尚德果行,国人皆劝
【解析】 A本:①名词作状语,从根本上,②正常用法,根本。B至,到。C作坊,店铺。D勉励,鼓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C )
A.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
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C.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D.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解析】 都当“主张,学说”讲。
4.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A.必将富之贵之
B.不义不富,不义不贵
C.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解析】 C是形容词作状语,ABD是使动用法。
5.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 )
A.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B.此何难之有?
C.何谓德不形?
D.唯命之从。
【解析】 ABD都是宾语前置,C不是。
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墨子提倡的“尚贤”是我国最早的平民政治学说,它提倡贤人政治,不仅要求废除“亲亲”之道,还要求废除私天下、家天下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尚贤”是“兼爱”的题中之意。
B.“尚贤”是墨子社会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让平民百姓中的贤良之士参与管理国家。墨家“尚贤事能”的用人原则,跟儒家基于血缘关系的“亲亲”用人原则是相对立的。
C.墨子提出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生态,是在任何时代都无法实现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