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10+6510字。
第二单元 第五课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三里之城(内城) 七里之郭(外城) 池(池塘)非不深
B.封(边界)疆 异(不同)于人 自反(反复)
C.妄(狂妄)人 舜为法(法则,榜样) 反求诸(之于)己
D.恒(稳定)心 恐不赡(足够) 勿夺(抢夺)其时
【解析】 A池:护城河,B反:反省,D夺:耽误。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天时不如地利兵革非不坚利也 B.必有得天时者矣此余之所得也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失道者寡助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解析】 两个“得”字都当“得到”讲。
3.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BD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C.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D.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 A凭,靠,BD都当“拿”讲,C因为。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两项是( CD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5.下列有关古代地理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关中,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取四关之中之意。
C.“增峻城隍”,“城”原指护城河,“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后来城隍成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
……
第二单元 第五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其如是,孰能御之其横逆由是也 B.夫环而攻之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C.皆欲赴诉于王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D.君子以仁存心以天下之所顺
【解析】 A组,假设连词,如果/第三人称代词,他;B组,表修饰的连词/表因果的连词;C组,介词,到/介词,在;D组,均为介词,拿、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A.乃若所忧则有之是则可忧也 B.老者衣帛食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以御于家邦其如是,孰能御之 D.奚暇治礼义哉治人不治,反其智
【解析】 A组,两个“忧”均为动词,当“担心、忧虑”讲。B组,前一个“老”与“者”构成名词性结构,作主语,“老”为定语,是形容词,当“年老”讲;后一个“老”带了宾语“吾老”,是形容词作动词,当“敬重”讲。C组,两个“御”均是动词,但根据句意,前一个“御”当“治理”讲,而后一个“御”当“抵挡”讲。D组,两个“治”均为动词,但依句意,前一个“治”当“讲求学习”讲,而后一个“治”当“治理”讲。
3.与“就之而不见所畏焉”一句中的“就”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A.金就砺则利
B.避祸就福
C.河海不择其细流,故能就其深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解析】 C当“成就”讲,其他的都是“接近,靠近”的意思。
4.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C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C.委而去之,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D.其待我以横逆
【解析】 A、B、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后置;C项为省略句,省略了“委而去之”的主语:守城之人。
5.下列有关古代官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虽然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
B.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