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80+8070字。
第二单元 第四课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庶几(jǐ) 疾首蹙 (è) 羽旄(máo)
B.沼(zhǎo)上 灵囿(yǒu) 麀(yōu)鹿
C.於(wū)牣 朝儛(wǔ) 琅邪(yá)
D.省(shěnɡ)耕 睊睊(juàn) 作慝(tè)
【解析】 A几:jī,B.囿:yòu,D省:xǐnɡ。
2.下列句子中的“见”,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EF )
A.庄暴见孟子 B.暴见于王
C.孟子见梁惠王 D.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E.见羽旄之美 F.就之不见所畏焉
【解析】 EF都当“看见”讲,A拜见,B召见,C进见,D接见。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见牛未见羊也
【解析】 A前“王”为名词“大王”,后“王”作动词“称王”。B项前“老”为形容词作动词,“尊重老人”,后“老”是形容词作名词,“老人”。C项前“乐”为“欣赏音乐”,后“乐”为“快乐”。D均为“看见”。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直好世俗之乐耳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D.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解析】 例句与B都当“只,仅仅”讲。
5.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述职者,述所职也
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B.巡狩者,巡所守也
C.浴乎沂,风乎舞雩
D.由也兼人,故退之
【解析】 例句和C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庄暴见孟子”章,孟子通过“为王言乐”,向齐王宣扬了“与民同乐”就可以成就王业的思想。
B.“孟子见梁惠王”章,孟子通过引用《诗经》和《汤誓》的内容,阐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孟子认为,仁慈的国君,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残暴专制的国君穷奢极欲,自己虽能享受真正的快乐,但百姓却非常痛苦。
C.引用《汤誓》中百姓对暴君夏桀说的话,反映了人民对暴君的无比痛恨,从
……
第二单元 第四课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句是( C )
A.谓其台曰灵台(善,美好)
B.王语暴以好乐,有诸(告诉)
C.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年轻)
D.一游一豫,为诸侯度(法度、标准)
【解析】 少: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少数人。
2.下列各句中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景公说,大戒于国(“说”通“悦”)
B.时日害丧(“害”通“曷”,何日,何时)
C.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安页”通“额”,额头)
D.畜君何尤(“畜”通“慉”,喜欢,喜爱)
【解析】 :鼻梁。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相同的一组是( B )
例句: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A.臣请为王言乐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解析】 例句和B都当音乐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C )
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其:代“民”自己
B.而民欢乐之 之:代文王
C:乐其有麋鹿鱼鳖, 其:代“灵台”“灵沼”
D.民欲与之偕亡 之:代文王
【解析】 A项“其”应指代“乐民之乐者”;B项“之”应指代“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D项“之”应指代夏桀。
5.下列有关古代地理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