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1330字。
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摸底考试
高 三 语 文
2020.03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虚和实的问题是一个哲学宇宙观的问题。这可以分成两派来讲。一派是孔、孟,一派是老、庄。老、庄认为虚比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儒家思想则从实出发,如孔子讲“文质彬彬”,一方面内部结构好,一方面外部表现好。孟子也说:“充实之谓美。”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圣而不可知之,就是虚:只能体会,只能欣赏,不能解说,不能摹仿,谓之神。所以孟子与老、庄并不矛盾。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阴阳结合。
世界是变的,而变的世界对我们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有生有灭,有虚有实,万物在虚空中流动、运化,所以老子说“有无相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这种宇宙观表现在艺术上,就要求艺术也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中国画是线条,线条之间就是空白。石涛的巨幅画《搜尽奇峰打草稿》,越满越觉得虚灵动荡,富有生命,这就是中国画的高妙处。
上面讲了虚实问题的一个方面,即思想家认为客观现实是个虚实结合的世界,所以反映为艺术,也应该虚实结合,才有生命。现在再讲虚实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思想家还认为艺术要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才能创造美的形象。这就是化景物为情思的思想。宋人范文《对床夜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化景物为情思,这是对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正确定义。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惟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清人笪重光《画筌》说,“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人邹一桂《小山画谱》说:“实者逼肖,则虚者自出。”这些话也是对虚实结合的很好说明。艺术通过逼真的形象表现出内在的精神,即用可以描写的东西表达出不可以描写的东西。
景物为情思、虚实结合,在实质上就是一个艺术创造的问题。艺术是一种创造,所以要化实为虚,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的表现。清代画家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画家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在笔墨有无间。”(《天慵庵随笔》)这就是说,艺术家创造的境界尽管也取之于造化自然,但他在笔墨之间表现了山苍木秀、水活石润,是在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是一个有生命的、活的,世界上所没有的新美、新境界。凡真正的艺术家都要做到这一点,虽然规模大小不同,但都必须有新的东西、新的体会、新的看法、新的表现,他的作品才能丰富世界,才有价值,才能流传。
(选自宗白华《美学与意境》)
1. 下列各项中,与原文所论虚与实的内涵不对应的一项是( )
A. 《诗经•硕人》中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其中前两句从手、肤两角度描写女子美丽,是实写;后两句描写了女子的笑,是虚写。
B. 《考工记•梓人为虡》篇介绍木匠做大鼓的架子时,在鼓的下面雕刻虎豹等,人听到鼓声时,又看到虎豹的形状,两个方面结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C. 京剧《三岔口》的故事发生在夜间,但舞台表演时并不关灯,舞台的夜是不真实的夜,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在观众心里构成的黑夜,这个黑夜是情感上的。
D. 柳永的《雨霖铃》表达了离别的伤悲,其中“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是实写,表现了朋友离别后的悲凉状态,以此表达对朋友的留恋、思念之情。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虚和实是哲学宇宙观的问题,人们对此的看法有所不同,一般可以分成两派:一派以孔、孟为代表,一派以老、庄为代表。
B. 老子的“有无相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表现变的世界体现在有生有灭、有虚有实,万物在虚空中流动、运化。
C. 艺术是十分注重虚构的,往往会通过对形象的逼真刻画来表现其内在的精神,即用能够描写的事物表现不能描写的事物。
D. 艺术家创造的境界来自客观世界,但区别于客观世界,境界无论大小,都有新的东西和体会,惟其如此,作品才得以流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虚和实的问题,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认为要从实出发,最终达到神妙的境界,即由实到虚。
B. 中国画充分体现了虚实问题,线条本身是实,线条之间就是虚,并且画中的虚实是可相互转化的。
C. 思想家认为客观现实就是虚实结合的世界,作为艺术创作就要主观和客观结合,要化景物为情思。
D. 艺术是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表现的一种创造,艺术要能够化实为虚,才有无穷无尽的意味和境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回归文本,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将文中有关句子与选项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D项,“‘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是实写”分析错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是想象的内容,属于虚写,整句话没有实写内容,不符合“虚实”关系。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底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COVID-19)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再一次将病毒学研究和防控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令人闻风丧胆的病毒是如何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呢?
众所周知,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根据病毒的传播路线,可以把宿主划分为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自然宿主是指除人以外,自然界中为病毒提供营养和复制场所的生物,是病毒天然栖息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在此仅适用于动物病毒)。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