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3200
《变形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派小说的特点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通读全文,了解小说的情节线索,理解小说反映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教学设想】
1、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这是本文教学重点、难点。
2、了解并领会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
3、教学宜采用内容理解加问题讨论的方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小说,初中学过《孔乙己》、《故乡》,高中语文必修三学过《药》、《项链》、《微型小说两篇》等等。请结合自己所学,说说什么样的小说是好小说,好小说的标准是什么?
( 提示:好小说都是新鲜的、独特的,但不一定是好看的。传统小说的阅读,我们经常遵循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展开。创作传统小说,最讲究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格的刻画,而判断一部小说价值的大小就看其是否提供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卡夫卡的《变形记》,这是一篇“另类”小说。阅读它,是对同学们智力、情感的挑战。
二、作者介绍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曾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始终没有自己的家庭。他一直从事小职员的工作,对工作感到十分痛苦,但又不得不去;业余时间,他勤奋地写作,几乎隔绝社会上的交往。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他逝世前最后的遗言是,要求把自己的全部东西烧掉。幸运的是,没有人这样做,更幸运的是,人们终于渐渐发现,卡夫卡是20世纪绝无仅有的写作天才。
他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变形记》是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他的三部长篇小说是《审判》、《城堡》和《美国》。
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人的孤立、绝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兴起的“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和在美国出现的“黑色幽默”小说等文学流派都受到卡夫卡小说的影响。
三、整体感知
1、在预习的基础上,重读课文,尝试从人物、情节、逻辑关系等角度,分析《变形记》与传统小说的不同,填充表格。
传统小说
《变形记》
人物
提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孔乙己》
没有强烈的令人难忘的个性留下来,人物几乎都湮没在一片丑陋、冷漠之中。
情节
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贯穿始终,悬念叠出,引人入胜。如《项链》
写的是一些具体琐碎的现实生活的细节,简直没有故事,没有情节。
逻辑关系
遵循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