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00字。
高一新教材必修四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还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单元,课文难度比较大,教学时间紧,估计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探索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围绕本模块的教学重点“关注社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放在了学习古代先贤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关怀人生关注社会的人生理想。当然在此之前还是要解决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现简单设想如下:
一、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借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学会寻找分辨课文中的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并进行整理归纳。
3、熟读背诵名篇名句,学习先贤们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关怀人生关注社会的人生理想。
二、单元教学设计
1、课时:12课时:14课3课时,15课16课17课各2课时,18课19 课 各1课时,最后1课时总结
2、方法:建议学生做每一课的读书笔记,内容包括基础知识要点(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寻找分辨,教师上课整理归纳)课文论证结构论证方法分析(教师上课分析,学生做好笔记)课文观点之我见(了解课文观点后寻找现实材料小议)
3、注意事项:学生个人完成读书笔记可能有难度,注意循序渐进,建议首先由学习小组进行集体读书,合作寻找知识要点,然后老师上课点播分析整理,课后学生分头整理好笔记,并写下个人感受,教师在最后一节总结课上进行点评和分析。
《季氏将伐颛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2、能够归纳出“疾、止、见、过”四个词语的义项,了解两个句式:“无乃……与”“何以……为”。
3、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
2、对孔子基本政治主张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孔子介绍 2、背景介绍 3、解题
二、学生翻译课文,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把握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省略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无乃……与”“何以……为”等固定格式及“是、疾、止、见、相、过”等词语的意思。(见辅助课件)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何以伐为?
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⑤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三、讲解课文
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然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当听到这个消息后,孔子的反应如何?(求,无乃尔是过与?)大家体会一下,这句话传达了孔子怎样的感情?
孔子平时称呼学生一般是在名字后面加语气词“也”,如回也、求也,语调显得舒缓而亲切。这里对冉有的称呼却省去了“也”字,直呼其名“求”,语气急促,紧张严肃,把孔子当时那张深恶痛绝的神态全部传达出来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
孔子反对讨伐颛臾 在邦域之中 (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 (不当伐)
孔子首先引用周任的话,指出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也不应该尸位素餐。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