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780字。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教材定位】
  《<论语>十二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选择了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而这篇节选自《论语》的课文,焦点就在于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
  学习这篇文章时,要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也要再研习中,注意把握这些经典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的巧妙之处。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3.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教学重难点】
  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从小就接受着孔子学说和言论的教诲,从牙牙学语到经天纬地,我们以古典文化为土壤,不断的成长前行。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一起学习《<论语>十二章》。
  二、文化常识
  1.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孔子轶事
  圣人也会犯错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3.了解孔子思想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