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00字。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作品,了解孟子的思想。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3.赏析本文写法方面的特点。
  4.把握孟子“仁政”的观点,理解其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齐读以前学过的孟子语录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也。
  2.教师小结:孟子——民贵君轻不愧圣,性善气正真完人。
  二、预习检测
  1.孟子,名 ,字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政治上,他主张“ ”,提出“ ”的民本思想。
  《 》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7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
  明确:轲  子舆  战国  仁政   民贵君轻    《孟子》
  2.字词注音
  怵惕( )恻( )隐 内( )交 要( )誉 羞恶( )
  明确:
  怵惕(chù  tì)恻(è)隐 内(nà)交 要(yāo)誉 羞恶(wù)
  三、研习文本
  1、通读课文,读准句读,初步感知文意。
  2、检查基础知识,将红字部分翻译。
  (出示幻灯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才)有不忍人之政矣。以(用)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运转)之掌上。所以(  …的原因)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表判断):今人乍( 突然 )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 恐惧)恻隐(怜悯  )之心;非所以(因为)内交(结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博取)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厌恶)其声而然(这样)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对自己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发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谦逊推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认为)不能者,自贼(伤害)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充实)之矣,若火之始然(燃),泉之始达(涌出)。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侍奉)父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