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90字。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包身工》优秀教案
【素养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体表特点,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抓往文章线索,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
3.学习课文点面结合和在复杂的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学会关注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点面结合和在复杂的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包身工在旧社会处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剥削、压榨,丧失了自由,丧失做人的尊严。夏衍曾冒着危险深入她们工厂,在她们上下班时观察了两个多月,才较全面地了解了她们的情况。时隔70年,我们仍能感受到深深的震撼,这是为什么?
二、课前预习
1.作者介绍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现代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早年参加五四运动,从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留学期间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著作,并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同鲁迅等人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先后任《救亡日报》总编辑、重庆《新华日报》代总编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长期致力于民族文化事业、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为中国戏剧、电影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林家铺子》《祝福》等。
2、题目解说
“包身工”是旧中国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卖的基本都是青少年,由包工头骗到工厂、矿山做工。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全归包工头所有,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
文章以“包身工”为题,不仅表明写作对象,还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怒控诉和对包身工的深切同情。
3、文学常识
报告文学及其特点
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是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等文体的总称。
报告文学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及时性,二是纪实性,三是文学性。
①及时性。报告文学与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报告文学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就在于它能把握时代的脒搏,把群众关心的現实情况迅速地反映出来,发挥“文学轻骑兵”的作用。
②纪实性。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