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30字。
《百合花》参赛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小说细节,学习小说的照应手法。
2、体验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小说细节,学习小说的照应手法。
教学难点:领悟小说中人物复杂微妙的感情;品读小说中的其他细节;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概括故事情节,200字以内。
2、圈画文中你印象深刻的细节,并在书上做批注、写感受。
一、梳理情节,反思体验【英雄眼中的“我们”】
1、假如你是通讯员,请你以第一人称说一说你的一生。
预设:我的家乡天目山,我在家时帮人拖毛竹,后来大军北撤,我参加了革命。这一天,海岸部队准备总攻,我护送一位女同志去包扎所,一路上我只想快一点把她送到目的地。到了包扎所,乡干部请我们帮忙借被子,第一次我去问一个新媳妇借,她不借,后来还是我跟女同志一起借到了被子。我和一路担架队员一起回团部,路上,我突然看到了一颗冒烟的手榴弹,我也没多想,一下子扑了上去,一声巨响,我失去了知觉……
板书:“我”
新媳妇
担架员
2、你在读小说的时候预测到了这样的结局吗?请谈谈你的感受。
感动、遗憾;献身的结局完成了通讯员“英雄”形象的升华;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生离死别的遗憾来得更深刻。
小结: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英雄和“我们”的故事。
二、品读细节,置换体验【“我们”眼中的英雄】
1、“我们”最后一次见到活着的通讯员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圈画相关段落)?
A新媳妇所见: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B“我”所见: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C担架队员:“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2、①联系上下文,为什么我和新媳妇在通讯员离去前都想为他缝衣服上的破洞?
预设:二者对通讯员都有一种亲近、好感,想要照顾他,关心他。
②新媳妇的表情是笑着,你觉得B语段中的我当时是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