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90字。

  《哦,香雪》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铁凝的相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2.梳理小说的情节。
  3.分析了解香雪的人物形象,理解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4.理解“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小说淳朴优美、清新婉丽的语言,体会“散文体”小说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梳理情节、分析人物言行等方法,把握香雪的形象特征。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体会艺术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正确理解作品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启迪学生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培养学生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重难点 分析了解香雪的人物形象,理解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理解“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座大山,一辆火车,
  一个小站,一群年轻的女孩子。
  四十个鸡蛋,三十里路,
  一个铅笔盒,
  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岁月。
  哦,香雪!哦,香雪!
  学生齐读,
  感受氛围 诗意导入
  讲授新课 一、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娇嗔(   )    褶皱(     )    斟酌(        ) 
  咋呼(    )    凛冽(     )    胳膊(       )
  撇(      )    磨蹭(    )   碾轧(     )
  搡(    )   窸窸父 (        )
  chēn         zhě    zhēn zhuó 
  zhā hu       lǐn liè     gē bo     
  piě         mó ceng      yà         
  sǎ          xī  sū
  二、作家作品
  铁凝,姓屈,女,汉族,1957年9月生于北京,籍贯河北省赵县,高中学历,中共党员,著名作家。人称文坛“美女作家”,也有人称她是“女性主义”作家。 200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永远有多远》、《一千张糖纸》等。
  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另有小说、散文获中国各大文学10余项。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
  三、写作背景
  小说发表于1982年6月,并获得全国优秀短片小说奖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铁凝曾下乡四年,与一群十八九岁的年轻姑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女孩成为铁凝小说中人物的原型。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文学也深受影响。铁凝的小说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