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090字。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3.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语言知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涵咏法和讨论法。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鉴赏音乐描写,实现与诗中人物的情感沟通
2、进一步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化抽象为具体、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题:
1. 读“序”,然后请概括:诗人因何事有感而写《琵琶行》?
2. 读第四段,请用几个四字成语分别概括诗人“从前”和“现在”的生活状况,注意两个阶段在同一方面的相对比较。
3. 读第一段,了解诗人此时的心情。若琵琶女弹奏的是江南小调,对诗人能否有同样的吸引力?为何?
4. 读第三段,请用几个四字成语分别概括琵琶女“从前”和“现在”的生活状况,注意两个阶段在同一方面的相对比较。
5. 读第二段,请展开合理的想象,揣摩一下琵琶女为何会独自一人在舟中弹奏?当她听到有人询问并邀她出来演奏时,为何会“欲语迟”?为何会“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她内心在想些什么?
[设计意图]
对本诗的教学,一般是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详细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高妙,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最后归纳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讲析内容基本照抄教学参考书,没有创意,比较平庸。本设计拟突破此模式,设置带有独特视点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树立全新的诗歌鉴赏观,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总体思路]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
一、新课导入
导入一:故事开场
你们发挥想象力,想像一个当红的诗人(作曲家)遇上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歌女会是怎样的?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的秋天,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听到一曲动听的琵琶曲,结识一位昔日红极一时的歌星琵琶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答案就在这首《琵琶行》里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揭开谜底。
导入二:(第二或第三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