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40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学习主题】典故的运用
【教学目标】借助词中运用的典故及借古讽今的写作理解本词的情感。
【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及背景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 派词人。字 ,号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占领。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提出抗金建议,但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在江西上饶铅山,终因忧愤而卒,谥号忠敏。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 。著有词集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中的“怀古”二字。这首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已六十六岁,在江苏镇江任知府。词里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尤其对当时韩侂胄没有做好准备就轻率北伐十分担心,于是借历史教训提出警告。
2、用典
又称“用事”、“援引”。是指引用古代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古人的诗句等,来印证自己的论点或抒发自己的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用典或表达对古人的仰慕、否定等感情;或以古人与自己对比,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
用典的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思。作用:使诗文情感隽永,含蓄深刻,言简意赅,富有文采。
例如,《锦瑟》引用了蓝田玉烟、鲛人泣泪的典故,是为了表达一种迷惘凄清的心理处境,也为诗歌增添了文采 。《马嵬》用卢家莫愁的典故,玄宗贵为天子,却得不到平民般的幸福,讽刺了玄宗虚伪自私的爱情。
3、文题解读
根据诗词常识,来解释一下这个题目?我们还学过类似的题目吗?
4、诵读作品,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 寻常 :
草草: 北顾:
可堪:
5、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作内容。
6、辛弃疾的词以用典故见长,全词出现了哪些古人古事?
【合作探究】
1、探究作者引用每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2、除了用典,作者还运用什么写作手法强化感情?
3、简要概括全词表达作者哪些感情?
【拓展导学】
有人认为,《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即辛词用典多,是个缺点;但杨慎认为,《永遇乐》代表了辛词最高成就,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
【总结反思】
【当堂检测】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