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10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师说》优秀导学案
  【学习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文言文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2.了解对比论证在论说作者观点时所起到的作用。学习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学会反复论证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3.训练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的能力。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感受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的情感起伏。既读准句读,又读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认识到本文的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逐步培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5.了解作者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习惯。
  【知识导学】
  1.作者介绍
  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一起大力倡导古文运动,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文言现象整理】
  1.读准字音(注意后面多音或形近字)
  李蟠(pán) 巫(wū)医  针砭(biān) 阿谀(yǘ) 郯子(tán) 苌弘 (cháng) 师襄(xiāng)           
  句读dòu—读书dú  或不焉fǒu—不能bù   经传zhuàn—传道chuán   老聃dān—冉rǎn
  【预习检测】文言现象整理:
  1、列出课文中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并解释意义
  2.古今义对比整理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今义: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今义: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