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00字。
《上图书馆》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上图书馆》也是一篇文艺随笔。作者回顾自己三段在图书馆的阅读经历,梳理了自己在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读书的感受与思考,阐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读书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本文就是王先生在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上图书馆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在上中学时,去学校的图书馆“公书林”翻阅英文小说,使作者养成了一个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在清华大学时,王佐良去清华图书馆读书,读到了很多外国论著,使作者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图书馆和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读书,纵情阅读使他心境豁然开朗,并领悟到人类对理性的创造性。
一、教学目标:
1. 找出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2. 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3. 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找出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概括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体味文中作者的图书馆之乐。
课前进行拓展阅读,就读书的乐趣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上图书馆》
一、识作者
外语界泰斗级人物——王佐良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
王先生对诗歌翻译的要求充分地反映出他对翻译的最高要求,即“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
二、知背景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莎学评论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一。在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王先生需要博览群书。本文就是王先生在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上图书馆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一路书香为伴吧。
三、理基础
1.记字音
①教益(yì) ②音讯(xùn) ③高耸(sǒng)
④苍穹(qióng) ⑤白炽灯(chì) ⑥间隙(jiàn)
⑦覆盖(fù) ⑧吟啸(xiào)
2.识字形
①愉(yú)愉快瑜(yú)瑕瑜互见 ②链(liàn)锁链涟(lián)涟漪
③讯(xùn)音讯汛(xùn)汛期 ④炽(chì)炽热帜(zhì)旗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