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20字。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反复朗读,让学生获得对全诗的整体认识,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思维发展和提升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展开想象,学习诗中对写法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的情感。
  审美鉴赏和创造  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文化传承和理解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分析诗中意象,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诗中对写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解题
  1.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诗歌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所有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诗歌的发展也是一样,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在这发展过程中,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就将学习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为“五言之冠”的《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
  2.《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是南北朝时期萧统编纂的《文选》中的一组“杂诗”的标题,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它的内容大多表现游子矢志无成和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但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组诗歌,得到古人极高的称誉。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钟嵘《诗品》说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二、朗读感知
  指名朗读。
  诗歌表达怎样的情感?
  三、品味鉴赏
  1.一二句画面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芙蓉、兰泽、芳草;意境高洁、清幽 ;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荷的意象: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