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220字。

  考点六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概括分析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的事件或所主张的观点归纳概括,理解分析。近年来,高考试卷均把对文意总体把握的考查作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头戏。概括分析题往往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并考查。
  一、概括分析题比对“6角度”
  (一)比对人物,辨析张冠李戴
  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心人物,还会写到另一些人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彼”强接在“此”上,张冠李戴。辨析时应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信息,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对点演练|
  1.(201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选项: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
  原文: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答案: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对照原文可知,效法嵇康、阮籍的是青州牧,不是太初,太初对这种做法是“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参考译文]
  景祐初年,青州牧荒淫放荡,仰慕嵇康、阮籍的为人,当时四方的士大夫乐于他们没有名教的约束,一致效仿他,逐渐形成风气。颜太初厌恶他是扰乱风气的源头,写了《东州逸党》诗来讥讽他。
  (二)比对关键词语,避免曲解文意
  命题者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这种曲解文意的方式正成为设题的主要陷阱。因为错误极其细微,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对点演练|
  2.(2018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选项: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原文: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元兴元年,病卒……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