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00字。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2.了解孟子 “ 保民而王 ” 的仁政思想及 “ 制民之产 ” 的具体措施;
  3 .学习孟子的论辩技巧;
  教学 重点
  1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2 、了解孟子 “ 保民而王 ” 的仁政思想
  教学 难点
  1.孟子的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及在文中的体现;
  2.孟子的论辩技巧;
  教材简析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而且在论证的过程中又富有逻辑的力量。学习时,须用心体会。
  教学方法   :点拨   讲练结合
  学法指导:   诵读   讨论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 落实字音
  胡 龁    衅 钟   觳觫    褊 小   庖 厨
  无以,则 王 乎?   彼 恶 知之?
  二、了解孟子
  1、学生介绍孟子
  2、教师补充  强调其行仁政的思想
  三、熟读文本,把握大意
  1、学生朗读 
  2、学生评价
  3、教师评价
  4、学生再读
  四、翻译重点语段
  如第2、4、7、8、10、11、12、13、14段
  五、落实词义
  仲尼 之 徒    无 以 ,则 王 乎
  臣未 之 闻也    保 民而王    莫之能 御 也
  牛何 之      将 以 衅钟    若无罪而 就 死地也
  有 之       不识有 诸     皆 以 王 为爱 也
  臣固知王 之 不忍   诚 有百姓者    即 不忍其觳觫
  王无异 于 百姓… 彼 恶 知之    王 若 隐 其无罪
  则牛羊何 择 焉  无 伤 也     是 乃 仁术也
  君子之 于 禽兽也 是以君子 远 庖厨也
  六、总结特殊句式
  臣未之闻也。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莫之能御也。        何由知吾可也?
  牛何之?          将以衅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彼恶知之?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七、深入探究
  齐宣王欲王天下,孟子欲推行仁政思想,孟子如何展开劝说?
  简说:孟子知道,齐宣王看似饶有兴趣地问自己: “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 但是他的真正目的是想 “ 王 ” 天下,而且根本没有 “ 保民 ” 的行动甚至想法。但是,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达到自己的游说目的,便利用齐宣王 “ 以羊易牛 ” 这件小事中其 “ 吾不忍其觳觫 ” 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 “ 不忍之心 ” 也就是仁爱的表现,这无疑是给齐宣王歌功颂德,于是轻易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齐宣王本来因为事情并不光彩还在自嘲,经孟子这样一解释,当然不由得连连对他称赞,把孟子看成知心人了。 
  八、课堂小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