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20字。

  《哈姆莱特》与《雷雨》的对比读后感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 , 也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 他的悲剧作品揭示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冷酷客观现实产生的剧烈冲突 . 他弘扬人文主义精神 , 倡导人性的解放和自由 , 反对一切形式的封建桎梏 , 谴责资本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的创作生涯中 , 深受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 . 他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 , 将对人性的探索和关怀贯穿于每一部作品中 , 并且以莎士比亚式的诗化语言 , 抒发着人文主义的理想 .
  在《哈姆莱特》里 , 年轻的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莱特是一个有理想、有魄力、好思索的人文主义青年 , 他诚实、坦率、追求高尚的道德与美好的情操 , 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 然而残酷的现实将他的理想王国击个粉碎 , 使他从平静、和谐的美好世界中惊醒 , 他不得不面对丑陋的现实 . 当他因为父亲的死亡回到丹麦王宫时 , 发现宫廷已变成了 “ 监狱 ”, 整个丹麦王国都变成了监狱 . 在这座监狱里 , 是非颠倒、善恶不分 , 谋杀者高居王位之上 , 阴谋家、野心家飞黄腾达 , 纯洁的友谊受到嘲讽 , 神圣的爱情遭到背叛 . 按别林斯基的说法 , 哈姆莱特看到了 “ 关于生活的理想和生活本身完全不是一回事 …… 信心曾经是哈姆莱特的生命 , 而现在这个信心却被毁弃 , 或者至少在他身上大大地动摇起来 —— 原因何在呢 ?—— 原因在于他所看到的世界和人并不是如他所向往的那样 , 而所看到的只是它们实际的本来面目 ……” 由此可见 , 哈姆莱特的悲剧和痛苦 , 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 , 而是莎士比亚所代表的整整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和痛苦 , 是人文主义的理想与 “ 颠倒混乱的时代 ” 之间的冲突 .
  曹禺被誉为 “ 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话剧艺术的天幕上升起的一颗璀璨耀目的明星 ”, 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和杰出代表 . 在创作生涯中 , 曹禺不仅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 更广泛吸取了西方戏剧的精髓 . 早在读中学时 , 他便开始接触西方戏剧 , 到了清华求学期间 , 他更是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戏剧的发展史 , 从古希腊悲剧到现代的易卜生、奥尼尔 , 从莎士比亚到契诃夫、 高尔基 , 他流连于世界艺术的长廊里 . 曹禺曾说 , 外国剧作家对他的影响较多的 , 头一个是易卜生 , 第二个就是莎士比亚 . 曹禺不仅用诗一样的语言翻译了莎剧名篇《罗密欧与朱丽叶》 , 同时也学习、借鉴了莎士比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