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60字。

  《六国论》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学习目标】
  1.了解苏洵,积累、梳理并归纳文言知识。  
  2.理解并掌握本文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严密的论证及借古讽今的写法。  
  3.了解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及本文的现实意义。 
  4、比较《六国论》《过秦论》的异同。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缜密的构思和对比手法。
  2、学习文言字词和固定句式。
  【学习难点】
  1、提高学生对古今异义词语的准确识别,运用的能力。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论证方法逐层论证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特色。
  3、比较《六国论》《过秦论》的异同。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    阅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清句意,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基础知识,提出疑难问题。
  2.    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    朗读课文,注意读正字音、读清文意、读出感情。
  一、激趣导入,培养兴趣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
  “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 原来苏轼行的酒令是( 嬴政并吞六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第一个大动荡、大碰撞,也是大融合时期七雄争霸并于秦,后世英杰多扼腕对这段历史,后人多有评说宋代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