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00字。

  《六国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 3 — 5 段,理解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翻译重点语句; 
  2 、探究第 4 段的作用。 
  3 、探究燕、赵、魏三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明确文章的写作缘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体会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秦始皇》电视剧中秦国统一六国的片段视频。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意味着持续五百多年的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终结。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说说曾经称雄一时的韩、魏、楚、赵、燕、齐六个诸侯国,为什么会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相继灭亡?
  ……
  现在,我们来学习《六国论》,看看一千多年前的文学家苏洵的观点是什么。(板书:六国论)
  (二)梳理积累
  互助讨论学习。全班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先组内交流、讨论、解决课前预习时遇到的文言词句方面的问题。小组还有没弄明白的问题,再提出来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翻译下列句子。提醒学生圈点句中的重要词语,注意特 殊的文言句式。
  1. 以 事 秦之心 礼 天下之奇才,并力 西 向。
  2. 为国者无使 为 (秦人)积威之 所 劫哉。(被动句、省略句)
  3. 且 燕赵处秦革灭 殆尽 之际,可谓 智力 孤危。
  4. 思 厥 先 祖父 , 暴 ( 于 ) 霜露。(省略句)
  (三)诵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
  自由诵读课文,并快速阅读文后赏析。思考并回答问题。
  1. 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论点的?
  明确:本文的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弊在贿秦”。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 提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明确:一是“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一),这是从贿秦的诸侯国来说的;二是“不贿者以贿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分论点二),这是从不贿秦的诸侯国来说的。   其作用是,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3. 既然如此,赂秦的是哪几国呢?试据课文回答。
  据“燕赵之君……”和“齐人未尝赂秦”,可知“赂秦”仅指韩、魏、楚三国而言。
  为什么作者不指名呢?(这是史实,尽人皆知,无须指名。)
  4. 哪一段是论证赂秦的危害?作者运用了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