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3600字。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鲁迅毕生都在批判传统文化,以他为代表的激进思潮造成了传统文化 在五四时期的断裂。这种观点表面上好像是有根据。的确,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是非常深刻 的,有时候他的批判态度是非常偏激的。
五四时期,鲁迅一谈到旧制度,旧文化,就深恶痛绝,有时候他把话说得很绝。他曾说:“无论 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 踏倒他。”不可否认,在对待传统这个问题上,鲁迅的确采取了和惯常的思维方式不同的那种叛逆 的评判,这让人震惊,又让人清醒。
在《狂人日记》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吗?”这是狂人的话,其实也是鲁迅的质疑。对于普通人来说理所当然的事,鲁迅会质疑,他可能有独特的发现。清朝乾隆年间花了13年 时间修的《四库全书》,一般人都认为这当然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建设工程。但鲁迅却认为,这种编 书的行为也是一个文化的“统制”,是以胜利者的看法来批评和征服汉族的文化和人情。因为清朝 的文字狱、烧书也是与编《四库全书》同时进行的。当时在《四库全书》之外,被列为禁书的一共有 13600多种,烧掉了 15万册。鲁迅得出一个结论:“官修史书往往把历史上的真实给抹去了,这就 是所谓篡改历史,强迫遗忘。”
这样的例子在鲁迅的作品里比比皆是。鲁迅对传统始终是采取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他用另外 一种眼光,透过历史的本质重新去思考,去评判。这种逆反式的评判,它给人一种警醒,使人挣脱 被传统习惯捆绑的思维定势,揭示真实,正视传统文化中那些不适合我们时代发展的腐朽成分。
现在也有些学者在批判鲁迅,认为鲁迅提倡不要读中国书。鲁迅在《青年必读书》里说:“中国 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废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废和厌 世,所以主张少看和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只看这个言论,似乎太绝对了,但问题是,当时正逢 五四落潮以后政府主张重新尊孔读经,所以鲁迅提出少看中国书。这是特定语境中的文学表达, 其中蕴含有鲁迅自己的一个整体的感悟。
我们读鲁迅的时候,不要逮住他一句话,就认定这是一个论文式的结论,实际上这是一种批判 式的文学表达。他不是写学术论文,他写的是杂文,他是文学家。传统文化中有精华的,也有糟 粕,不能笼统地褒或者贬;但当传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严重牵绊着中国社会进步的时候,鲁迅那个时代的人就要冲破这个铁屋子,就要采取一种断然的态度,所以说话比较偏激。他认为在中国 如果不大声疾呼,用决绝的,而不是温吞的态度去告别旧的时代,那是做不成事的。在中国做事, 用他的话说,是“搬动一个桌子都要流血”。
这大概就是五四启蒙主义那一代人比较激进的原因,这是文化转型期的一种现象。
把古代传统文化作为整体来看待,鲁迅是全盘否定的,他不讳言自己是激烈的,这是他的一个 策略。但鲁迅不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他有学者冷静和严谨的一面,他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也用 大量的精力在整理、研究、分析传统史化,发掘其中有活力的东西,可以借鉴的东西,可以转化的东 西。鲁迅一生用了差不多30年的时间,整理了 22部古籍。20世纪20年代他在北大上过中国小 说史这门课,他写的《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到现在还是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研究的 标杆性著作。
(摘编自温儒敏演讲《怎样读鲁迅的作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思潮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断裂,这是文化转型时期的一种现象。
B. 和人们惯常的定势思维不同,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确有采用一种偏激的批判性态度。
C. 鲁迅的偏激,是因为鲁迅是文学家,无法用论文式的表达,只能采用文学式的表达。
D. 虽然鲁迅并不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但他对传统文化确实是持全盘否定态度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温儒敏多次引用鲁迅原话,是为了对鲁迅的话逐个进行批判,进而表明自己的观点。
B. 文章运用举例与对比论证,证明了鲁迅的质疑与批判态度常常让他有独到的发现。
C. 文章就如何看待鲁迅的偏激这一问题,从现象、意义到原因层层深入,进行了分析。
D. 文章从文章体裁与历史环境两个角度,分析了鲁迅杂文中的偏激态度产生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是因为有怀疑与批判的态度,鲁迅才能够透过历史的本质重新去思考和评判,并发现传统 文化中的腐朽成分。
B.鲁迅建议青年人少看中国书,是出于对当时社会的倒退思潮的愤激,他批判传统文化,是因为 渴望中国社会进步。
C.鲁迅在批判传统文化糟粕的同时,也整理并发掘了其精华,这一点和他在《拿来主义》中所表 达的态度是一致的。
D.我们现在倡导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因为今天传统文化不再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而是推 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 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已有8亿多贫困人口实 现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超过欧洲44个国家的人口总和。最近连续7年每年减 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 9000多万,脱贫攻坚完成后将有]亿左右人口脱 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可以说,这种大体量的脱贫规模,创造了世 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5.5万个驻村工作队、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 和国有企 事业单位干部战斗在扶贫一线,带领群众攻破一个个贫困堡垒,筑起一道道防返盆 书写了新时代最动人的脱贫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