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90字。
归园田居》田园组诗群文阅读教案
一、阅读任务:
阅读提供的材料,比较分析陶潜、孟浩然、王维的田园诗所呈现的精神追求、艺术表现及写作视角三个方面的异同。
二、阅读材料:
(一)陶潜简介
陶潜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但陶潜的父亲死得早,他少年时,家道就已衰落。物质生活虽然贫乏,陶潜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庄子》,颇有“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而另一方面,匡庐山水和田园风景,也使他爱好自然,“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晋代的门阀制度,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在那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潜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29岁时他进入官场,但不久便不堪吏职自解归家闲居。此后又几次出任小官,不仅无法施展济世抱负,而且于“志意多所耻”。最后一次为官是担任彭泽令,在官仅八十余日,便因不堪官场黑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田。
陶潜的身上也曾有过“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思考,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他就曾感叹:“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在赞美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表现出无限的向往之情和压抑不住的兴奋的同时,他想到人生的短暂、岁月的匆匆。官场污浊,与他的性情格格不入,他毅然选择归隐田园,虽然这些都是无奈之举,但想到自己年老无成,又是心生感伤。面对人生的思考,陶潜以“富贵非我愿,帝乡不可期”自答,表示要在良辰美景独自出游,亲身参加农事劳动,在高岗上高声放歌,在清流旁纵情赋诗。在矛盾中作者经历了一番挣扎、思考,最后完全选择顺应自身“质性自然”的需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么就顺应本心,归田隐居。
陶潜归田之后,即在家乡过着隐居的生活,躬耕自资,撰写《五柳先生传》一文,用以明志;也在与农民的共同劳动和交往中,对他们产生了亲切的感情。
归园田居(其一) 陶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①少无适俗韵:少年时就没有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