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8840字。
弥勒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科试题
(全卷五大题,共20个小题;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考生注意】 :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共4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习总书记指出,“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培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人有德而立、国有德而兴的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构建与推进是善文化在“个人—家庭—社会”的内化与践行。首先,善是为人之本。孟子作为传统善文化的奠基者及推进者,提出了“四端说”,他强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体悟并践行“良知”是个体道德修为的基础。
其次,善是知行合一的根本要求。中国传统善文化要求“仁者爱人”,要“泛爱众”;行为上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能做到“民胞物与”,以实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为追求。仁爱主义是集体主义的基础,与邻为善,互利共生,构成了交往的和平主义价值理念。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和平主义是善文化谋求人类共同生存、命运一体的道德价值观。
再次,善的培育、实践的第一场所在家庭。中国传统善文化培育与践行的根本是家国一体,“孝”“忠”合一。儒家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德之本、教之源。对父母、先祖的爱、养、畏、敬,及对兄长的尊敬、友爱,是孝悌文化的基础。要将感恩、敬畏、奉献、责任等基本道德意识、情感、价值作为家教、家风的内涵培育下一代,谋求个人善行与社会善行在价值观上的一体性,追求与实现家庭之善和国家之善在道德践行上的一致性。
最后,善是人实现“天人合一”、追求永恒的信念维系。中国在文明的“轴心”时代,已经奠基了天、地、人是同源相生、同道相存、同场相在的共同体的信念。所谓“黄天元素,唯德是辅”“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其中的“道”“天(理)”往往与人的善心、良心相通相连。儒家认为,良知即天理。在现实生活中,《周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佛教的因果报应论,道教的“承负”果报论等使中国人有了善恶报应的善信念观,致力于在现实社会谋求“立德”以成就“不朽”。千百年来,善成为中国人成长发展的立身之基、修身之
要,追求永恒的信念维系。《中庸》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的根本是觉悟善性、实践善性。
中国传统善文化的构建与普遍性、持续性传播与承继,促进并形成了中国人向善的自觉性,奠基起中华民族的善文化基因、精神基因、信仰基因,成为民族向上、向善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营造社会善文化的良好氛围,构筑社会善的规范体系,培育社会善的信念,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是当前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将民族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摘编自王永智《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因为提出了“四端说”,所以孟子成为了传统善文化的奠基者及推进者。
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如何构筑社会善的规范体系,培育社会善的信念等。
C.中国传统善文化要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其根本要求。
D.作者说良知即天理,我们要致力于在现实社会谋求“立德”以成就“不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一开始就明确了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人有德而立、国有德而兴”的基础。
B.文章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主要论述了中国传统善文化的构建与普遍性、持续性传播与承继。
C.采用道理论证是这篇文章的特点,这样能使论证更深入也更具文化内涵。
D.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软实力的关键在于从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将民族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开头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意在表明传统善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现实意义。
B.仁爱主义是集体主义的基础,交往的和平主义价值理念正由与邻为善,互利共生而构成。
C.中国传统善文化培育与践行的根本是家庭。
D.中国传统善文化的构建与普遍性、持续性传播与承继,促进并形成了中国人向善的自觉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默写(25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