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8710字,答案扫描。

  2020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生牛犊不怕虎”,她不断磨砺自己的韧(rèn)劲,面对质疑坚守信念,最终厚积薄发,出奇制胜,成为独当(dǎng)一面的悍将。
  B.他们披荆斩棘,栉(zhì)风沐雨,带领当地群众攻艰克难,完成了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的升级改造,脱贫功绩彪炳(bǐng)史册。
  C.腊月伊始,主办方遴(lín)选“新春祈福联展”中的作品,将其制成年历、春联等演生品送给市民,助力创设欢乐祥和的过年氛(fēn)围。
  D.这部著作以郑重的态度回溯(sù)历史,聚焦重大事件的转折点,钩沉风流人物的峥(zhēng)嵘往事,使读者透过人事风云厘清近代社会发展的脉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近年来,有关“戏曲+互联网”的探索方兴未艾。【甲】比如网络游戏《天涯明月刀》,开发了京剧主题版本“曲韵芳华”,这既是跨艺术样态的融合,也可以视为“票友”在互联网上的一次华丽亮相。【乙】各类戏曲听书软件,演绎戏曲名段、展示技艺“绝活”的视频直播,“在线唱戏”小程序等等,也是层出不穷。传统戏曲的美学品格、艺术精神和文化内涵在传播创新中焕发了新魅力。
  “戏曲+互联网”不是应对媒介变化的权宜之计,而是事关戏曲传承发展的“大政方针”。其具体方式多种多样,或在新的观演空间和场景下对戏曲经典元素、精彩片段再演绎,或将戏曲与其他艺术门类跨界融合,抑或是依托现代媒介技术对戏曲艺术进行再包装。成功“转译”的关键,不仅在于高超的“翻译”技巧,更在于深刻吃透“原文”。【丙】因此,创新戏曲传播形式,必须立足本体、守住边界,符合戏曲的艺术特征、美学精神。相反,所谓“创新”,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兴未艾
  B.权宜之计
  C.依托
  D.相反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不但要靠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引导,还取决于相关行业能否履行社会责任,“青少年模式”能否真正起到防沉迷的作用。
  B.通俗小说的发展正面临困境,除受到网络视频的冲击外,主要原因在于题材雷同、语言粗糙、趣味低俗,当务之急是培养原创作者、提升作品质量。
  C.为调动群众参与禁毒活动的积极性,营造全民禁毒的浓厚氛围,社区利用展板陈列、知识竞答、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增强主题宣传的趣味性和参与率。
  D.本次活动融入了学生喜爱的科技元素,借助人体电桥、激光阵等道具,在游戏中化身为中共“一大”的亲历者,沉浸式地体验在南湖上开会的全过程。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冠状病毒寄生到宿主身上,   ①     。这些蛋白质尖刺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宿主身上某些细胞的“锁”。    ②    ,从而为寄生新的宿主打开方便之门。这就好比一把钥匙第一次打不开锁,就变个形状,再试试,如此这般,总有得逞的时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