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490字。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期中模拟测试高一语文试卷      2020.4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长期以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充分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为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离不开考古学的大发展。
  凝心聚力谋复兴,考古发展正当时。广大考古工作者要牢记习书记嘱托,既要着眼当下,又要谋划长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留住文化根脉,在传承中维系民族精神。
  (摘编自《央视快评: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中国的考古学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有重大考古发现、重要研究成果问世。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关于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考古学的重要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对考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族人民共同开拓广阔疆域,书写文明历史,创造灿烂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无论是全国处于单一王朝统治时期,还是多王朝并立时期,各王朝都自认为是中国或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宋、辽、夏、金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断加大,共同的历史基因逐步增强。各王朝出于巩固王朝统治的需要,多方面学习、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当时,各王朝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都对中华文明有新的发展和弘扬,加强了民族间的大交流、大融合,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出了新的贡献。
  考古发现有助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例如,矗立在西藏拉萨市大昭寺前面的唐蕃会盟碑,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上刻汉、藏两体对照文字,盟辞反映了汉藏两族“欢好之念永未断绝”“立碑以更续新好”的誓愿。西夏故地还出土了一部西夏文与汉文词语集《番汉合时掌中珠》,它是当时党项人和汉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的辞书,为两民族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互通的桥梁。此书是中国最早的双语双解词典,反映出古代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加强密切联系的热忱和有效举措。
  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并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辐射到周边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借鉴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实行科举,效法中华法系制定法典,接受中国的传统礼仪等。至今,中国和周边一些国家仍保存着中国对有关国家良好影响的文物遗存,证明中国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和相关制度。
  今后,我们应更加重视和加强考古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坚强支撑。
  (摘编自史金波《考古发现展示中华民族历史丰富内涵》)
  材料三:
  文物古老悠久,考古学却充满活力。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对考古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怎样才能使年轻学子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符合时代要求的考古人才?在多年的研究生教学工作中,我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正直诚实做人,恪守学术规范。考古专业学子能否提高自身品德和修养,关系到其能否立足于社会,为中国考古事业奉献个人价值。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光明磊落、言行一致,所作所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这是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这种风骨又与务实严谨的学术品格息息相关。历史容不得半点马虎,学术也不允许有丝毫敷衍。恪守学术规范,不仅是学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更是个人品格的重要体现。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为营建风清气正的学术风气多做努力。
  坚持质疑精神,培养创新意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式重视勤奋学习、强调标准答案,而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常常被忽视。在考古领域,要真正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改变一些僵化的教学模式和消极的评价机制,大力营造自由探索、锐意创新的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意识。
  夯实考古学专业基础,加强跨学科研究能力。重大考古发现无一不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培养具备历史学、语言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甚至科技知识的通识人才是必然趋势。例如,根据碳十四测年,按照动植物考古要求进行科学取样,结合人体骨骼学判断死者性别、年龄乃至骨骼变异或创伤原因,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取各种信息。这说明,今天的高校正在不断推动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培养素质全面、能力过硬的考古人才拓宽平台,为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探索路径。
  (摘编自杨楠《把握时代要求,培养考古人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
  B. 考古学的大发展,在让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为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C. 无论是单一王朝统治时期,还是多王朝并立时期,各王朝都自认为是中国或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多方面学习、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D. 至今,周边国家借鉴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实行科举,效法中华法系制定法典,接受中国的传统礼仪等,证明中国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和相关制度。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光明磊落、言行一致,所作所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与务实严谨的学术品格息息相关。
  B. 历史容不得半点马虎,学术也不允许有丝毫敷衍。恪守学术规范,不仅是个人品格的重要体现,更是学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我们应营建风清气正的学术风气。
  C. 只有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和消极的评价机制,营造自由探索、锐意创新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意识,才可能真正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D. 培养具备历史学、语言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甚至科技知识的通识人才是大势所趋,这是基于重大考古发现都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的需要。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考古学发现成果的一项是(   )(3分)
  A. 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河北康保兴隆遗址等五项新成果,成为近年来考古工作历史性成就的最新例证。
  B. 近代在新疆发现了很多于阗语文献资料,这些文献对于阗历史、语言文化以及于阗与敦煌交往和民族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C.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大了搜集、整理流失海外文物的力度。20世纪初黑水城遗址发现的大量考古资料从海外追回,逐步揭开了西夏神秘的面纱。
  D. 在田野考古一线工作的考古专业学生能借助物理探测技术展开遗址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考古资料。
  4. 杨楠总结考古事业经验,创作了《把握时代要求,培养考古人才》一文,结构严谨,请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4分)
  5. 2021年春晚,去年回归的第一百件文物——石窟佛首震撼亮相。中国具有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请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所呈现的重要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标
  王愿坚
  天边上,最后那一小块挂着晚霞的云彩,轻轻飘闪了一下,眨眼工夫就消失了。夜色,像块奇大无比的灰布,悄悄地伸展开来,罩住了整个草地。
  通信员罗小葆一手拄着那根用来探路的木棍子,一手抓着腰间那块小木牌,呆呆地看着这夜幕四合的情景,不知要往哪里走。
  过去的六天里他都是跟在连队里走的,他用不着打问路线,用不着辨别方向,只要把自己那块心爱的小木牌往老班长背包上一挂,瞅着它一步不落地走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