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30字。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古诗文(40分)
(一)默写与运用(16分)
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3分)
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3分)
3.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3分)
4.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3分)
5.读到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 ”两句,你一定会无畏任何艰难险阻,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鱼我所欲也(节选)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甲诗作者是 (人名),乙文选自“四书”之一的《 》。(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是亦不可以已乎?
8.甲诗中作者的“□□”,就是乙文作者希望每个人都能坚守的“□□”。(4分)
9.下列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作者飘忽不定的行踪。
B.“呼尔而与”“蹴尔而与”写施与者很讲究礼仪。
C.甲诗乙文都追忆了作者难忘的人生经历。
D.甲诗乙文都表明了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康熙乙卯,大兵讨吴三桂,涿州有小校①从军行。校初入伍,无他技,惟善烹饪,遂留为军士具食。一日,爇②饭初熟,贼刦③营入,众奔溃。校以饭囊系马後④,囊蒸马背,马咆哮,转入贼队,贼将惊惧,因转败为胜,大破贼众。主将嘉之,拔为队长,後累功至护军参领。
【注释】①小校,小卒,士兵。②爇,烧。③刦,同“劫”。④後,现简化为“后”。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惟善烹饪( ) (2)拔为队长( )
11.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就留下来做一名士兵混口饭吃。B.就留下了为士兵准备的饭食。
C.就为士兵留下许多饭食。D.就被留下来给士兵做饭。
12.“囊蒸马背”与前文“ ”相呼应,又引发战斗“ ”的形势变化,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5分)
二、现代文(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
科学家发现改写人类生命的微生物“暗物质”
微生物是生命催化剂
①“生物学总是充满了惊喜。”巴普泰斯特说,“我们并没能对世界上所有DNA进行彻底的普查取样,因此,寻找和发现稀有奇特生物仍然大有可为。”也许有人会认为,巴普泰斯特的努力将徒劳无益,毕竟,我们已经进入了2010年代,而不是1710年代,生物学家要在地球上再次发现新的生命分支已并非易事,更不用说是在我们熟悉的人体环境中了。
②然而,他们错了。
③人体是大约39万亿微生物的家园,比我们人体自身拥有的30万亿细胞还要多。仅在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就生存有约10亿个微生物。
④今年早些时候的一项研究发现,多达2000种不同的微生物物种在人类肠道内繁衍生息。
⑤多年来在我们的认知里,细菌都是有害的,因此我们一直都很讨厌这些微生物。但现在我们知道,我们身体里的许多微生物实际上是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