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90字。

  《客至》助学案
  1、创作背景:
  《客至》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面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表现出宾主之间无拘无束的情谊,诗人为人的诚朴厚道跃然纸上。诗中流露出一种闲适恬淡的情怀,诗语亲切,如话家常。
  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这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2、背景补充:
  我们知道,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有一个著名的杜甫草堂,这是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获得的一个暂时安身的栖身之所。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一段恬静而又安宁的生活。同时也创作了一些清新自然风格的诗歌。《客至》就是其中的一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蓬()门盘飧()樽()酒醅()
  2、解释下列字词含义。
  (1)但:
  (2)缘
  (3)蓬门:
  (4)飧:
  (5)兼味:
  (6)旧醅
  3、自读《客至》,结合诗歌的背景、自注、注释,思考下面问题:
  ①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
  ②阅读《客至》、《宾至》,说说诗人为什么分别用“客”、“宾”为标题(提示: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
  ③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春水”既点明了客人来访的时间,又交代了当时杜甫草堂周围绿水环绕、清幽淡雅的环境。
  B.颔联中“不曾”与“今始”呼应,重在表现诗人独居江村的孤独、苦闷的心情。
  C.颈联中“无兼味”“只旧醅”表明诗人因家贫地僻,只好用最简单的菜肴和浊酒来招待客人。
  D.尾联用探询的语气,言客人如果愿与邻居老翁共饮的话,就隔着篱笆唤他过来一同饮上几杯。
  例:对《客至》这首诗的赏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本诗从静景写起,渲染了一幅恬淡闲适的生活画面,然后叙写待客,以动景收笔,动静交融,结构自然。
  B.本诗描写了客人来访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客人之间真挚的淳朴的友情。
  C.本诗表现了诗人在客人来访时的喜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