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9320字,答案扫描。
成都市2018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上世纪30年代初,以梁漱溟、晏阳初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走进乡间,试图通过乡村建设运动实现“民族再造”。为解决人才短缺这一关键问题,他们呼吁知识分子到民间去。对此,吴景超1933年先后发表《智识份子下乡难》和《农政局-一条智识份子下乡之路》两篇文章表达异议。
乡村建设运动倡导者在理论、目标和具体实践内容上存有差异,但基本的立足点是一致
的,即认同中国的新生命在乡村而不在都市,呼吁知识分子克服困难,到乡村担负起为乡民服
务的责任。但在吴景超看来,呼吁知识分子回乡村去的主张是行不通的。主要原因有四:知识
分子在都市的出路多,乡村缺乏容纳知识分子谋生活的职业;乡村缺乏实验室、图书馆等研究
学问的设备;乡村中的物质文化较低,难以满足知识分子生活的需要;家庭宗族、亲戚朋友不愿接受知识分子回乡工作。40年代后期,费孝通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他认为想留住人,需要造就能够应用现代知识的生产事业。可以说,吴景超提及的上述四个主客观因素在当前乡村中仍然存在。
吴景超认为都市与乡村是相互关联的,知识分子不用下乡也可以为乡村服务,其途径至少
有三条:第一,知识分子在都市对市民与乡民有同样的贡献,如记者在都市中办的报纸乡民可
以看,医生在都市中开设的医院乡民可以住等。第二,知识分子在都市从事单纯为乡民服务的
工作,如大学农学院知识分子通过改良育种、提倡合作事业以改善乡村人民的生活。第三,在
都市中从事工商业的知识分子努力发展实业,吸收乡村中的过剩人口,以解决就业问题。
吴景超提出在各县设立农政局,以提供职业的方式,用高于一般大学生的薪水,鼓励肯下
乡服务的青年。县农政局至少需要三个知识分子来承担乡村工作:一个办理乡村社会调查,作
为社会改良和设计的基础;一个办理农业推广,把国立或省立农事试验场所得的知识推广于乡
村;第三个尽全力于乡村组织,推动组织领袖团及各种委员会,使乡民一盘散沙的生活转变为
有组织有秩序的生活。
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人才匮乏仍然是乡村建设工作中的严重短板。重
读吴景超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认识城乡人才关系和乡村人才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是需要承认人才向城市集聚的事实,同时要以城乡互联一体为出发点,看到城市人才对乡村
建设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吸引人才下乡,需要以职业和产业作为支撑。吴景超在《英国乡村问
题》书评中,设想在乡村发展工业吸引人才,进而建设工农合一的新社区。那种倡导人才下乡
担任志愿者、捐资捐物的做法,其作用是短期而有限的。三是人才下乡既要重视行政力量的推
动,也要注重对乡村组织内生动力的培育。在吴景超的设想中,在农政局工作的知识分子是幕
后推动、监督和指导乡村领袖团的力量,但具体负责组织乡村中各种委员会的还是乡村领袖。
(摘编自葛飞坤《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问题-从吴景超的相关论述出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漱溟、晏阳初等人呼吁知识分子为广大乡民服务,吴景超发表文章对此表示反对。
B.乡村物质生活比城市差、缺乏适合知识分子的职业等问题,目前还没得到彻底解决。
C.身处都市的知识分子可在提供文化和医疗服务、办理乡村社会调查等方面发挥作用。
D.人才是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提高下乡人才的待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途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立足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人才问题,着重分析吴景超的相关论述及启示。
B.文章在概述吴景超对知识分子下乡难原因的认识后,引用费孝通的观点作了印证。
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以“三个知识分子”为例,阐述了推进乡村工作的具体做法。
D.文章使用“主要原因有四”“其途径至少有三条”等表述,用语准确,条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振兴事关民族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当年乡村建设运动倡导者呼吁知识分子下乡是有意义的。
B.我们不仅要积极改善乡村的物质条件,让知识分子能够安心工作,还要扭转轻视回乡工作的就业观。
C.吴景超认为城乡互联一体,知识分子在城市也可服务乡村,因此人才向城市聚集对乡村建设没有影响。
D.乡村建设应大力培育乡村组织内生动力,而不能一味依赖行政力量,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外界捐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1、2号“祭祀坑”,出土珍贵文物1700余件。此次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位于1、2号“祭祀坑”旁,目前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
如今的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这个装满各类设备的考古“发掘舱”可以控制
温度、湿度,让人惊叹不已。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纷纷加入,在现场忙碌的,是一个包括文物保护技术、环境学、冶金学、地质学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团队。正是这样的齐心聚力,大家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古丝绸的“身影”。
三星堆遗址历次发掘出土的文物有利于中华文明的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